第402章 老子在西部国起炉灶!-第2/3页
纳米时代之父,杨约翰博士,与华夏国防科工委主任,华夏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少将杨卫平,两个身份得以融合,引发了全世界政要、商人、军人、科学家等各阶层的热议。
随着有红色资本家美誉的容氏家族当代掌舵人容义仁高调组建华夏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一部分香港大富豪出任华夏中.央政协委员,世界各国对华夏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改革决心,又更加信任了几分。
要知道,像杨卫平和容氏家族这样的大资本家,也能在华夏大陆政.府身居要职,这才过去的社会主义阵营华夏,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春节过后,姚衣林接任了国家计委主任。
如杨卫平所料想的一样,那些想给他政途升迁设置障碍的政治对手,对教育部的改革基本上就不关心。新设立的国家教委虽然跟国家计委平级,但明眼人都知道,那就是一个适合养老的清水衙门。
国防科工委增设一个教育司,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官员基本没一个跳出来唱反调。
眼前改革开放的力度正持续加大,华夏人的官念正渐渐从原本的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变。
搞教育这么烧钱,且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真没几个对它感兴趣。
九年义务制教育要国家掏钱,养高校更需要国家出大钱,这么一个只知道吐钱而又看不到什么明显效益的部门,在绝大多数的官员眼里,属于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
既然没有人出面给他添堵,杨卫平也懒得主动去惹事挑事。
华夏大陆东南沿海省份地区的改革开放搞得热火朝天,杨卫平极力争取到手的西部大开发同样进展顺利。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渝、蜀省、贵省、滇省、藏区、陇西、甘省、青省、宁回区、疆维区、蒙区、桂省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1979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一大工程”,即青藏铁路、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渝城市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蜀省紫坪铺水利枢纽等。
与此同时,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青藏铁路、宁西铁路、渝怀铁路三条铁路同时开建,使得中.央原计划对铁道兵裁员缩编的决议暂时搁置。
从某种层面而言,如今的华夏大陆,在一号首长和四位老帅等军方大佬的默许下,分成了东西竞争的格局。
原计划于1978年年底全部竣工的大三线建设工程,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在发扬三线建设精神的基础上,启动了比大三线建设更为庞大的西部大开发工程。
可以说,华夏当前的军事重工业和军工从业人员,基本都聚集在西部地区。
就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方面来讲,现在的西部地区,比东部沿海省份底蕴更为深厚。
在无力继续干涉中.央向地方分权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杨卫平另辟溪径,决定按照太祖爷当初启动大三线建设时的战略构想,在中西部地区构筑一个隐形的国中国!
东部地区你们爱怎么折腾就去折腾吧,老子集中军方的力量和资源,在西部另搞一套。到时候东西一对比,你们就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杨卫平早就制定了明确的规划蓝图。
从1979年年初开始,国防科工委就关于加快发展、培育战略性型新兴产业的,执行了杨主任提出的战略方针,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产业、信息产业、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九大块。
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