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成功地攻克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第2/3页
上一世,为了搞出华夏的镍基单晶合金,杨卫平对美国的CMSX-10、ReneN6两种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的样品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计算出了这两种单晶合金中的各类元素成份,他曾经在实验室里将之完美的复制出来,却一直没法完成工业化量产制备工艺。
在这次实验配比中,杨卫平把他对CMSX-10、ReneN6两种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所知道的相关配比数据,列了出来,交给孙正元和刘清河。
这种新配方,顿时让孙正元眼前一亮。他结合他近二十年的经验和心得,将这种新的配方比例稍作调整,使之能与被他命名为DZ58G的那款镍基单晶合金制备工艺相结合,应用到了这次技术革新当中。
有杨大主任亲自坐镇研究所,资金和各类原材料当然是要多少就提供多少。
原第36轰炸机师师部警通连,现如今也被正式划入华夏长安航空动力材料应用研究所警卫连。这是曾庆元和傅建杰主动要求的结果。因为,用他们俩的话来讲,华夏空军的未来在这个研究所,全体空军官兵有责任也有义务用生命来守护这里。
经过近半个月的反复实验、调整,这一天,一种新型镍基单晶合金在恒温车间里投入了第一次的量产制备。
杨卫平紧张莫名地注视着孙正元摁下了生产线的电源开关。眼睛眨也不眨的紧紧地盯着操作技工和技术人员把一块块原料通过精选,进入制取籽晶工序,再进入引晶工序,然后在电子束区熔法培育自然生长单晶,再经过X光定向检验后,通过激光线切割切取籽晶。
切取好的籽晶,经过研磨,抛光,腐蚀,X光定向复验,变成半成品籽晶,进入定向凝固真空熔炉,最终变成一根根合金棒。
在对合金棒进行第三次X光定向检验时,杨卫平紧张得手心都冒出汗来了。
“合格品达到了85!杨主任,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的制备出了提高温度62.7摄氏度,密度9.08的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了!”孙正元手里拿着检测报告,兴奋地朝杨卫平连连扬着。
杨卫平冲过去从孙正元手里接过检测报告,然后跟孙正元紧紧地拥抱在一块,一老一少像是两个孩子似的在那双蹦又跳。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
“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杨卫平一边跳着蹦着,一边像个疯子般地大喊大叫着:“华夏民族的智慧是不可战胜的!无与伦比的!”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一声声欢呼,从各道工序的研究员和操作技工嘴里不停地喊出来,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忘情地拥抱在一块,挥动着手里的工作帽,跳跃欢呼不已。
长达十多分钟的欢呼庆贺后,刘清河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热泪,双手连连虚按,宏声喊道:“同志们,大家欢迎杨主任作指示!”
“哗哗哗哗……”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杨卫平拿手背拭了拭脸上激动的泪痕,深深地接连做了好几次深呼吸,才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他登上一个钳工工作台,环视了全车间六十七名工作人员,待现场安静下来后,扬声说道:“同志们!你们用事实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我们华夏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华夏人的智慧结晶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继华夏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之后,我们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成为了世界第一!”
“哗哗哗哗……”震耳欲聋的掌声如潮水般雷动。
“我代表国防科工委党委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杨卫平充满激情地高声说道:“我要向党中.央,向一号首长为你们请功!”
“哗哗哗哗……”掌声再次轰鸣。
“同志们,你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硕果,但是,这仅仅还只是在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中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杨卫平右手握拳曲肘于胸前,声音格外响亮地说道:“我希望大家能够戒骄戒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争取再创新的高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向全国人民提出,要在本世纪未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现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并为此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和组织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