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华夏精密机床制造第一步!-第2/3页
最最关键的,它加工容易,成品率高。它不用像金属件,需要经过翻砂、锻造、热处理,只要研磨、抛光,就可以得到超过金属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工期大大短于普通金属部件。
最最最重要的是,大理石便宜!加工精度是金属件的两倍,价格却只有金属件的二分之一,马上就可以加工,立即就能使用。
六名八级技工,七名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加上总工程师林健光,厂长史闻博,当时听完杨卫平说出大理石这么多的特点,所有人就跟木偶似的,无不是瞠目结舌。
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大理石,竟然有这么多的优良特性,就好像是专门作为精密机床床身、导轨部件存在一般。
作为杨卫平的贴身保镖之一的孟守正,看到大家全被杨主任雷住了,声音很小的提出一个弱点,大理石非常脆。
结果,还没等杨卫平解释,最先说杨主任乱弹琴的那位姓庄名不周的八级老技工,抢着为孟守正解惑。
因为,这是一台高精密数控车床,而不是普通车床。
普通的机床,将毛胚加工成半成品,刀具对毛胚进行切削,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而大理石不耐冲击所以不能作为普通机床使用。
精密机床只需要对初加工、甚至是精加工的零部件,进一步精细处理,切削精度达到微米级别,冲击力微乎其微,对大理石部件几乎就不会造成损伤是天生的精密机床材料!
对于杨主任的创造性思维,林健光现在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机械精加工方面从来都不认怂的六名八级技工,也是对杨主任心服口服。
先前那点瞧不起年轻人的老旧观念,早扔脑后了。用他们的话,从今往后,杨主任要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绝无半句多话。
解决了机床床身材料接下来的事情就得变简单了。
当然了,这也仅仅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有了杨卫平亲手设计的床身结构图纸,采购大理石,再进行粗加工、精加工,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设计MF-4522龙门铣床用了五天,确定这两台大理石床身双坐标双轴联动数控车床,也费了两天。两款完全不同类型的先进精密机床,让京城第一机床厂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们无不对京一厂的辉煌前景充满了憧憬。
一周的时间恍眼即过,等杨卫平想着要回去找沃尔森进口机床的零配件了,才突然意识到,他竟然把卡列妮娅一人扔家里,整整一周没管没顾。
待他心急火了的赶回军科委家属大院九栋302室家里时,看到张大山、孙东海、郑智三人在陪卡列妮娅在客厅里打扑克牌这才将心里放踏实了。
看来上头对卡列妮娅也不放心,刻意安排了大院警卫排的人对她就近监视。
“回来了啊!”卡列妮娅站起身来,从鞋柜里拿了双新买的棉拖鞋帮杨卫平换上像是一个温柔的妻子在侍候丈夫。
“你身上怎么好大一股机油味?”卡列妮娅一边帮杨卫平将皮鞋脱了,穿上拖鞋,一边抬头望着他问道。
“回头再跟你说,赶紧帮我烧几桶热水,我得洗个澡。”杨卫平抬手揉着酸痛的颈脖,很是疲惫地说道。
“首长我们先告辞了。”身着6式解放军军装的张大山,来到杨卫平面前敬了个礼。
杨卫平举手回了个军礼然后伸手在张大山胳膊上拍了拍,笑道:“这些天麻烦你们了,改天我请哥几个喝酒。”
“谢谢首长!”张大山乐呵呵地答道。
孙东海、郑智一齐向杨卫平敬了个军礼,然后随着张大山一块匆匆走了。
杨卫平随手将门关上,在屋里转了一圈。
家俱摆设都没动过,只是两间卧室里的双人床和单人床都换了全新的被褥铺盖。
暖气开通了,厨房的灶台也换了新的煤气灶和煤气罐。油盐酱醋之类一应俱全,菜篮子里还有几把新鲜的大葱和大白菜。
杨卫平没让孟守正和郭尚毅跟上来,而是让他们在楼下车里呆着。有些事,暂时还不能让这二人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