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第2/3页





    可等了大半个月了,不光没听到张记关门的消息,甚至还在他去茶坊查看时候,碰到几个买茶的客商说起张记的事儿来。这才知道,那些个读书人吃了张记茶点的好处,不光是留了诗词赞赏,甚至在外也是连连夸赞感激。

    而且一些远处的客商到张记落脚品茶,哪怕并没有订茶的意思,也从未被轻慢对待。所以那些个东闯西走的客商,各个提起张记来都忍不住赞一句厚道。

    所以才过了大半个月,桃溪县桃树湾村张记的名号,可就被传的到处都是了。

    而有些游学的学子,也会慕名而去。偏生那些个游学的,不少都是富家子弟想要外出历练,这般就算是名不见经传的张记老鹰茶,也得了不少人关注。

    其实这也是林宝珠最初预想过的,读书人脸皮薄但大多要面子心思也不坏,所以既然来吃茶必然会依着张记的规矩来。所谓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这般不怕他们不留下诗词夸赞。哪怕是只字片语,到底也能成为张记好的佐证。

    而那些个行走的客商更是活广告了,但凡他们去往别处时候,碰上有人询问路上稀罕事儿,只要多说一两句,那张记就能多个人知道。传来传去,不怕名号传不出去。

    不过那些个游学之人,倒是意外之喜。是她不曾想到的,却也引了更多的人来,而且效果不比前两者差。最起码,那些富贵人家出身的学子,品过张记的好茶之后,多少都会让书童再买一些,或者包一些送去本家给父母尝鲜。

    这厢张记的生意红红火火,甚至连乡老都被请来热闹过几回。对比的周记那边的生意越发的冷淡了,让周老爷整日里恨不能直接烧了张记。

    惹了几次不痛快,他心里也知道,县丞那女婿是不可能私底下使用手段了摸黑张记了。所以思来想去的,索性又生了个毒计,只等过些日子放出风去让大家伙人人惧怕了张记。

    若是可以,他甚至想干脆趁火打劫,等张记撑不下去时候,dī jià买下他们的茶山。

    说起来也是周老爷这辈子顺风顺水惯了,每每有人露头,他不想着如何笼络或是合作,而是想方设法的打压。也不瞧瞧旁的茶行跟铺子,哪个不是看着张记越来越红火的苗头,想着如何更好的经营自家,或是从张记引进一些好茶。倒是他,不思进取就罢了,偏生还要一门心思的想坏了张记招牌,让它在桃溪县再无立身之处。

    其实也不怪他,就好比安平茶行这样能跟张记友好往来,虽然算是竞争对手,偏生还能合作双赢的铺子,总归是少之又少的。当看到张记发家了,那些个茶行跟茶坊第一反应就是对手,哪里会诚心诚意的交好?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桃溪县越来越多的茶肆跟茶楼酒馆,都会用张记的茶了。甚至随着张记名声兴起,一些戏院看戏的富足户,都会点名要上一壶白鸡冠。

    白鸡冠茶当真让人喜爱,饶是不懂茶的人喝过后,都会觉得舌尖微甜,一股茶香升起,能从鼻端沁到口舌之中。茶水下腹之后,只消片刻,就能让人的四肢百骸轻松快慰,说不出的舒坦。

    然而就在世人对张记的命好知道的越来越多的时候,突然不知从哪传出,张记的茶之所以那般诱人,只是因为张记茶山上供养的茶树是专吸人精魄的精怪化的。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的说,自家男人就是因为喝了张记的茶水,突然没了气息的。

    也就是张记在镇上的铺子开张的第二个月一天,突然有一群男女穿着孝衣带着孝帽哭喊着一路冲着张记而去。

    这会儿正是安平镇的集市,而且傍到晌午,刚好是正热闹时候。街上的人正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时候,就连张记铺子里,也有不少人在柜台上看点心吃食跟茶叶,就等着一会儿柜上的伙计疼开手了帮着包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