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枭雄(九)-第3/4页
也就是第二次大索貌阅的结果,并没能达到杨广满意,第一次辽东攻伐的失败,也让大隋面临人力和财政上的双重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切,杨广再次检地检丁,希望从世家嘴里夺一部分资源出来弥补亏空,结果导致了最终的惨剧。
杨玄感之乱,很可能也是因此爆发。
自己当时还在阿爷的护持之下,对于这件事所知不多。
由于随后天下陷入动乱之中,人们对于这次检查也就没有太多记录。
随着秩序的恶化,杨广再想搞这种大索已经成为泡影,是以这次大索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大隋朝最后的人口田亩数据。
固然之后的战乱导致秩序崩坏,流民大量增加,会导致很多户籍数据不再准确。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户籍资料没有意义。
毕竟伴随着大索貌阅一起推进的,还有大隋的输籍法。
也就是把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
有户口以及输籍资料在,日后天下安定后,就能根据这个估测出原本当地有多少人。
如果前后差距太大,那么就不妨再来一次或是几次大索,直到数字达到正常。
再说不管怎么乱,田地的总数放在那不会变,有这个依据,谁再想侵占田地就很困难。
谁拥有了这个,谁就掌握了帝国的基础,至少也是个重要依据。
等到改朝换代重新计户授田时,有这个就能加快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避免耗损。
以杨广的多疑,肯定不会放心把这么重要的资料放在自己视线之外。
再说自己大军入长安的时候,也没从大兴宫找到这方面的最新资料。
很多户籍档案都是前两次大索时的旧档,效力肯定不如王世充手里这份。
如果自己猜得没错,这些户籍档案应该是被王世充私自扣下的。
杨广有意迁都江都,当然机会把对国家最有用的物资都迁过去,洛阳又是水运中转的重要节点,一切就好解释了。
这些户籍从长安运抵洛阳,理应起运上船,再从这里运往东南。
可是王世充却把这些扣下了,作为自己个人谋求霸业的根基之一。
考虑到王世充执掌洛阳以及这些户籍卷册转移的时间,估计他私自扣留这些东西的时候,李渊都还没有起兵造反。
那时候王世充肯定谨慎,这些东西不会堂而皇之拿出来,不知藏在什么地方。
直到现在他彻底掌握了洛阳局面,且面临瓦岗军的威胁,担心有人损毁这些账册或是把它们交出去,才把这些账册挪到观文殿,且为了妥善存放这些版籍就把那些藏书都挪到了库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