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毕业论文 下-第3/4页
人的一生,是命中注定,还是靠自己努力的?这点,张志强不知道。至少,在张志强十七岁以前,他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初秋时节,天气渐渐转凉。坐在学校的教室里,读书求学,是件美事。在初秋的时候,不冷不热的。在初中的门口处,有一个青年走过。
这个年轻人,正是张平。他穿着一身牛仔衣,脚上蹬了一双皮鞋。从穿着上看,这个年轻人,已不再是去年的那个张平了。天气阴霾,空气中湿度较大。张平的气色不错,看上去白里泛红。这个少年,脸上,早已没有去年那时的饥黄色了。街道,依旧是去年时的街道。这个街道,张平很熟悉。
学校的门口,一个摆书摊的人,还是去年的那个。书摊上,摆放着学生用的书籍。书摊上,摆放着小说。书摊上,摆放着学习用具。书摊上,摆放着词典。摆书摊的人,年纪再三十上下。究竟为何摆书摊,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周日和周五,是出摊的好日子。周五的时候,学生放学。周日的时候,学生开学。周五和周日,两天的生意,都不错。在书摊的西边,有一百五十米的地方,是新华书店。镇上的书店,生意也不错。作为门市生意,自然有书摊不可比拟的优略点。
张平在书摊前,晃悠了一番。他在徘徊,也在犹豫。这个年轻人,今年十八岁。十八岁的他,在外边闯荡了一番。外边的世界,蓝天白云。和家乡相比,外边的世界,舞台大,机遇多。在家乡,蓝天白云,田地乡村。外边的世界,也有田地。不过,外边的田地在梦里。
镇中,道路安静。
上课时间,镇中的校园里,安静。这所普通的初中,在下午半晌,显得很安静。食堂附近,有一排水池。这些水池,是学生饭前饭后使用的水池。一排水池,安放了许多水龙头。不知是好事者多,还是学生调皮。隔三差五的时候,总用一个或是两个水龙头漏水。
时隔多年后,张志强在工厂实习。看到员工人为坏话作业工具,会不自然的想到上学时期学校的水龙头。处在弱势群体的人们,对于外部力量的反抗,是多么的相似?
学校的操场,空旷。下午的时候,学校里没有体育课。初中体育课,多数安排在上午。一个礼拜,有一节体育课。有时候,会安排成两节体育课。到了高三的时候,也会有体育课。课程再怎么紧张。也不能少了体育课的存在。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做什么都是枉然。三年后,张志强读高中。班级里,有一位同学,身体很好,就是学习不怎么地。这个同学,身体很好。好身体,是锻炼得来的。张志强认为,这个年轻的同学,学习很用功。刚开始的时候,张志强不知道他为什么学习跟不上。张志强和他,在前后桌。两人前后桌,在一起的时间,有半年左右。随着两人交往的深入,张志强渐渐地明白。明白这个朋友,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
一个四肢发达的人,怎能大脑发达呢?
大部分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的人,身体自然很好。然而,学习,是讲究一个方法的。时间,是学习的一个前提。方法,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只知道,在时间上下功夫,没有方法,肯定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镇中的教室里,读书声朗朗。教室里的三尺讲台上,站着一个老师。这个教师,是张志强的语文老师。老师的年纪不小,看上去有五六十的样子。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是一个人物。为什么是个人物?在张志强进入这个教室的第一天起,就知道。知道这个语文老师,是个人物。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没有讲课。语文老师,把自己的辉煌历史,给张志强和在座的学生,讲了一通。年少的张志强,或多或少地认为老师,是在王婆卖瓜。几个月后,在语文课堂上。张志强和所有的学生,开始背诵名言警句。这点,是张志强读书以来,没有做过的功课。当然,这个功课,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先是学生自己摘抄,接着便是背诵,最后就是考试。几个月后,在晨读的语文课堂上。张志强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在教室里背诵课文。娴熟的语文课文,总是要有个三两天时间,才会背诵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