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焦作青龙峡 上02-第2/2页





    焦作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还有引沁渠、广利渠两大人工渠,有群英、青天河、白墙、顺涧等较大水库,即将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将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这些都给焦作带来了充裕的地表水资源;特别重要的是,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汇集到该市,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另外,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地质坚硬稳固,地层耐力巨大,且近邻矿点、水源、交通干线和城镇,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

    除了独特的地理和地貌特质之外,焦作的特殊气候,也是适宜旅游的一大特色。

    焦作市地处中纬度,全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C-14.8°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3-1°C,历史极端最高43.6°C(1966年6月22日),历史最低气温:-22.4°C(1990年2月1日)。

    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19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率分别为38.19%和15.46%,采煤沉陷区、矿山生态累计治理恢复面积12平方公里。尤为喜人的是,焦作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未来将为城市中心地带增加50余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