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祸始-第2/3页
商娇笑看汉子一眼,又瞅瞅他粗砺的双手,道:“茶乃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饮品,道是仙霖甘露亦不为过,如何可以用手污之?先生既是茶农,更应对茶有所尊重,这亦是对人的尊重、对茶农的尊重。”
那汉子便不好意思起来,大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嘿然而笑,看商娇的眼神便满是敬重。
“是是是,姑娘教导得是。”
商娇说完,转眼看着竹勺里的茶,只见茶坯短而肥,颜色绿褐,芽叶完整,花香浓郁,不由眉目不动地看了那汉子一眼。
抬手嘱老板拿了干净的碗和热水,将茶放入碗中,取沸水冲泡之,不消片刻,便闻到不大的茶庄,弥漫着一股茉莉的香气。
商娇再自碗中仔细观察一番,但见茶汤黄绿澄净,香气浓郁扑鼻,端起碗来轻轻啜上一口,慢慢滑入喉咙,只觉沁人心脾,便知是好茶,心里不觉啧啧称奇。
她万料不到,在团、饼茶流传的古时,竟有蜀茶工人能以炒制之法,制出与现代相较也不遑多让的好茶,如何不令她赞叹感佩。
但此时她放下碗来,却依然上云淡风轻的模样,只问道:“这茶不带苦涩,回味甘甜清香,确实很好。但怎的是散茶?师傅当知,散茶在市面上,可是卖不起价的?”
那汉子眸子里便闪过一丝失落,憨笑道:“我看姑娘是懂茶之人,便实话告诉姑娘吧。咱们蜀地虽产茶,但茶农日子却并不好过,几大茶园主欺行霸市,克扣茶农更是厉害!
茶农们辛苦一季种点茶,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层层抽佣、茶庄收茶时各种打板、短秤、抛湿、抹尾,更不必说加包、扣包、申包、扣潮等零零总总的名目。
这且不说,约定好的每包茶二十四斤,更被他们打破常规,归包定重二十六斤半,或是二十八斤……这样层层盘剥下来,茶农从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历经一年半载辛苦之后,所能到手养家糊口的钱,当真少得可怜。所以这数年来,蜀地的茶农们,便一直在寻思着可否贩点儿私茶。
但这谈何容易?茶商们交易,历来便只与茶园主打交道,茶农们根本连茶商的面都见不着。更休提制成的团茶都要加盖各自茶园的印徽以示标记。所以茶农们只能在每次制茶之时,私留下一部分,制成散茶。
但散茶的话,若以揉青之法制之,则晾晒时日愈久,愈易被茶园主发现、没收,所以咱们便干脆将炒制成茶,又私下调了许多香花试之,最终觉得茉莉花入茶味道最好,所以现下咱们贩的茶,均以茉莉花茶为主。
这茶虽是散茶,但味道香醇,很是爽口!咱们茶农每到茶商购茶时节过了,茶园主监管没那么严格之时,就把自家炒制的茶背来大魏,看能不能遇到合适的买主,瞧得上眼,随便给几个子儿,都好过在蜀地被茶园主收去,劳苦一季,却收成无几要强得多。”
商娇听得汉子这么一说,心头一酸,遂问:“所以你们翻山越岭,来到大魏,便是为售这点散茶么?”
那汉子憨笑点头,算作应答。又有点紧张地问:“所以,姑娘要不要来上几斤?姑娘,我卖得很便宜的,一斤茶你看着给十钱八钱银子就成!”
十钱八钱?相对于商行每斤蜀茶少则几两,多则几十两一斤的茶,不知便宜了多少倍!
商娇心头激越,却只能摇摇头,“我现在要赶路,随身携带着这些茶,不太方便。”
那汉子眼中便闪过一丝失落,“哦”了一声,便想提起背篓离开。
“你这种品相的茉莉花茶,蜀地现在所有茶农加起来,能有多少斤?”商娇又问。
汉子封着背篓上的布,不甚在意地答道:“远处不敢说,单就咱们这次背茶出来的,估计最多能有个五千斤。”
商娇沉吟片刻,道:“那成,你这五千斤茶,我包圆了。价格……我给你出一斤茶半两银子,你看如何?”
汉子闻言手一顿,慢慢地抬起头来,不可置信地看着商娇:“姑娘,此事可开不得玩笑!”边说,边激动得全身颤栗。
商娇却笑道:“自然不是玩笑。”说着,她唤来老板,要来纸笔,又问汉子名字:“你叫什么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