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烟起 第九十章-第2/3页
游客朋友们说着说着就来到了三国赤壁古战场风景区,赤壁古战场风景区在2005年重新修建之后,现在分为遗址区和仿古建筑区。门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七个遒劲大字是由前国家主席*在2007年11月4日题写的。遗址区包括授计堂、凤雏庵、千年古银杏、三国雕塑园、拜风台、摩崖石刻、赤壁文物展览馆等。仿古建筑区主要由跑马场、赤壁塔、金城、土城、神武台组成。
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就是赤壁矶头。赤壁矶头位于长江南岸,我们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乌林在以前是个窄长的走道,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乌林是曹操步兵,下乌林是骑兵,中乌林是曹操指挥部也是连环水城所在之处。
我们再看翼江亭。翼江亭原为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由蔡汉卿所建。大家请看亭柱上的这幅楹联,它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朱彝樽的《满江红·吴大帝庙》缩写而成。我们看上联:江水无情红,赁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水火无情,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的江面都被那场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忆当年,自然会想起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子布是指张昭,东吴的三朝老臣,官封长史。兴霸是甘宁,东吴年轻的水军将领,原是江夏黄祖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夺江夏再取荆州,以巩固江东基业。此主张却遭到了张昭的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明辨是非,力排异议,采用了甘兴霸的良策。此联以甘宁、张昭之争,盛赞孙权善纳良策。我们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周郎是指周瑜,赤壁之战时,他以火攻为主,火烧曹军连环水城,把曹操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烧得灰飞烟灭。陆弟是指陆逊,据《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载:建安24年(公元219年)陆逊与吕蒙用计夺荆州,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率蜀国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陆逊领兵在夷陵,利用火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退守于四川奉节,死于白帝城。他们二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两把火”。下联即赞孙权在立国后,两次面临危局皆以周瑜、陆逊二人力挽危艰,始得巩固东吴基业。又因二人建功立业时,皆年在弱冠,均遭张昭等人反对,而孙权独能力排众议,重用青年将领,方建万世奇功。《三国志·吴志》对孙权的评价是:“能屈身忍辱,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整副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知人善用,是一位英明君主。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时,周瑜是孙刘联军的总指挥。我们眼前的这座周瑜石雕像是于1990年秋落成,由湖北省博物馆的程德兴设计。周瑜雕像造型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战袍设计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设计别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纹络象征拍岸的惊涛,三个层次比喻“卷起千堆雪”,从苏轼的词中取意,同也这个下联是对庞统进行的更高境界的一种评价。
授计堂将三十六计用三国里的故事展示出来,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智慧。凤雏庵是为了纪念凤雏先生庞统所建,最早为九重大殿,后屡经战火,最后只保留了一层,当年有“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之说,刘备两者都得到了,但却没有得天下,这也应运了另外一句话“一山不容二虎”。庞统虽然奇丑无比,但智慧却不亚于孔明,可惜心胸太过狭窄,不然三国的历史又要重新改写了。然而凤雏先生在赤壁大战中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才使得曹军的战船全军覆没,那么庞统为什么要献计于曹操而帮助刘备呢?话说当年曹操因嫌弃庞统其貌丑陋,没有重用,庞统整日只能隐居在金銮山脚下,种种菜,泡泡茶,而刘备和孔明发现了这位奇才之后决定重用他,这样为了报知遇之恩,庞统故助孙刘联军一臂之力。而凤雏庵上所题写的“绝甘兮少”正是当年孔明来此喝茶时,觉得庞统的茶很甘甜,世间少有,所题写的。他们的交往情深可见一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