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朝堂议马-第2/3页





    郑康公听了应如璋的话,立即来了精神和底气,他见应如璋站了回去,朗声道:“应爱卿此话有理。寡人派应爱卿与邓立功将军办理盗马之事,如今案情水落石出,毋庸置疑,且旨意已下,断无收回之理。郑国立国四百多年来,从无收回之旨意,言出法随,令行禁止,此乃社稷稳定之根基。设若什么清溪先生真能神机妙算,他的弟子遇难,岂有算不出之理?如今他的弟子盗马被判,即将被斩,此事已证明清溪先生就是一个十足的江湖骗子,貌似清修淡泊之人,完全利欲熏心之流。魏狄浍山之战,不过巧合而已,完全不必放在心上。若无他事,就散朝吧。”

    “臣有本奏!”

    郑康公看去,原来是太宰欣慢慢悠悠站了出来。只见他须发皆白,鹤发童颜,眼皮垂着,但眼睛特别有精神,虽然年近古稀,皱纹道道,却面有红光,脸型瘦长,看上去颇为慈祥。

    郑康公忙笑道:“太宰有话请讲。”

    “老臣看来,此事确有蹊跷,宫中守卫森严,两个初涉世事的外地小伙子,怎么能轻易进入宫中,而且盗走那么大一匹马呢?就算他们再会飞檐走壁,没有陛下的旨意,没有宫中的腰牌,没有侍者带领,他们也不是想进就进来的。陛下爱马,老臣亦知,然闻听被盗的乃是踢云乌骓马,似乎并未闻听宫中有此良马。我等生杀大权,皆在陛下之手,然老臣担忧,陛下久居深宫,恐为奸佞蒙蔽。人必有所好,然后有所求,人必有所求,然后有所恼,人必有所恼,然后有所误。老臣听说,旨意虽下,似尚未张榜,百姓未见,事有可缓。望陛下三思,派精明能干之人前去办理,方能高枕无忧。”说完,太宰欣又慢慢悠悠站了回去。

    听了太宰欣的话,应如璋鼻子都快气歪了,可是又不敢说什么,只好气呼呼地站着。

    郑康公见大臣都不敢吭声,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暂且先将盗马贼关在牢中,此事发生在新郑县令管辖之地,就交县令弓正全权办理,应爱卿,你将案件移交给弓县令,不用再为此事操心了。”

    散朝之后,郑康公气呼呼地回到了邓夫人的宫中。

    邓夫人行过礼之后,摆摆手,将宫女都打发了出去,然后端过来一杯茶,递给了郑康公。郑康公接过杯子,“咚”地一声,放在了案几上,水也溅出来几滴。邓夫人拿手帕轻轻将案几上的水擦去,微笑着说道:“一看见陛下的脸色,就知道多半是朝堂上又有谁顶撞了吧?”

    郑康公气呼呼地瞪着眼睛,紧紧握着拳头,好半天才咬牙说道:“能是谁?还不是太宰这个老不死的……”

    邓夫人一听,脸色登时就变了,赶紧捂住了郑康公的嘴,伸出手指道了一声“嘘!”且警觉地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

    郑康公气得拿开邓夫人的手,压低了声音,“倒底寡人是一国之君,还是他是一国之君?朝堂上不能吭声,现在到了后宫,还是不能吭声,这破君上当得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不就是杀两个百姓,夺了一匹马,屁大点儿事,大臣们叽哩咕噜在大殿上争论个没完没了,动不动就牵扯到韩国,牵扯到魏国,牵扯到亡国,简直烦死了。”

    邓夫人静静地坐在一边,微笑地看着郑康公。

    郑康公站起身来,看看窗外,更加小声地骂道:“还真是命长,浑身的毛儿都比他的屁股白了,还不见阎王来请。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弑君的人怎么反倒就长寿了?老天是不是喝多了,也睡着了?”

    郑康公回头,看到邓夫人正温柔地看着他,疑惑道:“你怎么不劝寡人了?是不是寡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邓夫人也站起身来,走到郑康公身边,轻声道:“瞎眼的鸟雀饿不死,没毛的蛤蟆冻不死——啥有啥的本事,陛下这样咒,是咒不死人的。臣妾虽然目不识丁,可是也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上古时期,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唐尧命鲧治水,鲧偷取尧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结果,洪水依旧泛滥,百姓苦不堪言,舜帝命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后来,舜帝命鲧的儿子禹治水,大禹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终于将洪水制伏,九州才得以安宁,臣妾是效仿大禹,才不拦陛下讲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