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味道



    晌午,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过午餐。

    吃饭的时候,黎安洛特意询问了一下爷爷,愿不愿意去县城住。

    也许是老人通常惯有的思维,总是习惯性的有些恋家,大概所谓的要落叶归根吧。所以黎安洛爷爷大多时候都想一直待在老家里,不愿离开。

    得知爷爷不想去县城住,黎安洛也就不再多言。黎安洛想的是等创业起步后把家里的住所修成别墅,到时把环境改善一下就没事了。

    今天的菜品很丰富,也很美味,黎安洛一问才知道是黎安洛的堂大伯帮忙做的。

    黎安洛的堂大伯黎权也就是黎羽的爸爸是闻名方圆数十里的掌厨,以前但凡附近乡镇有谁家做红白喜事,总喜欢找黎安洛的堂大伯去做大厨。

    不为别的,就因为黎安洛堂大伯有着一手好厨艺,黎安洛曾听爷爷提到过,大伯的厨艺是在三十年前得到村里一个没有后代的老人相传。

    而这个老人的身份并不简单,据说在清朝时期祖上曾出过御厨,那可是古代专门为皇帝做饭菜的厨子,其功力可想而知。或许是为了祖传手艺不能断了传承,所以在三十年前,那个老人就收下黎安洛大伯为徒弟,将一身厨艺倾囊相授。这个老人的祖上与黎安洛一家祖上差不多是很好的关系,所以到老人那一辈他就想把厨艺传下来给黎家,本来是黎安洛爷爷和二爷爷两家各教一个的,奈何黎安洛爸爸不愿意学。

    这才会造就黎安洛堂大伯一手炉火垂青的厨艺,而黎安洛爸爸则跟着村里的一个泥瓦匠学做建筑,前世的黎爸一直在工地包活,但人太老实,没挣什么钱。

    而这次黎安洛大伯回来是因为黎爸的要求,黎爸准备在他手上的商业广场里开一个酒店,准备让黎安洛大伯来负责。

    吃完午饭,黎羽他们接着出去打球,黎安洛不喜欢篮球所以就没去。黎安洛二妈则出去干农活,爷爷则去溜了一会儿湾。

    黎安洛一个人留在家里无所事事,不是他不想出去找村里的伙伴玩。

    而是他这个心理年龄达到三十多岁的人,觉得自己和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玩心里总会犯尴尬癌。

    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黎安洛来到二妈家里后面柴房,将里面的粗壮的木头全部抬了出来,然后拿出斧头逐个劈成小段。

    这个年代的农村,不要说烧煤气,就连烧得起煤球的人家都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是去山上砍柴拉回家里烧火。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在2006年左右,那个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一片良好,再加上人均收入提高,以及家电下乡的政策,很多人家都买得起煤气灶,这也就逐渐淘汰原始的柴木生火方法。

    一整个下午,黎安洛都在挥汗下劈砍着柴木!

    逐渐的,柴房内所有硕大的木头全部被黎安洛劈成一小段一小段。

    按照黎安洛估计,他一下午劈的柴木,足够二妈可以撑过这个年底不成问题。

    下午两点的时候,黎安洛爷爷从黎安洛二妈家路过,看到黎安洛劈砍柴木,倒是跑过来唠叨了几句。无非就是说柴木是粗人干的活,黎安洛这个读书人不能干,要劈柴也得等黎安洛二爸回来干,反正也没两天了。

    好不容易将爷爷哄走遛弯,黎安洛这才舒口气,回想起爷爷所说,他不禁为自己二爸喊冤。

    明明自己老爸和二爸三爸也是初中毕业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爷爷眼中就成了干劈柴的粗人....

    一直到下午将近五点,黎安洛的二妈出农活回来。

    当她看到柴房门口的堆积成堆的小段柴木,再看到正在忙着收尾的黎安洛,不禁面色一变,赶忙放下农具将黎安洛撵开。

    “你这孩子,不好好在家看书,劈什么柴...等两天你二爸就回来了,到时让他劈就好了.”从黎安洛手中抢过斧头,黎安洛二妈喋喋不休的叨唠道。

    在大人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宝,就算孩子长大,他们依然将孩子当宝宠着,不舍得让孩子干重活。

    再者而言,黎安洛如今正上着高三,眼看马上就面临高考,在二妈眼中,复习功课才是黎安洛当前首要任务。“二妈,我又不是小孩,功课我也没拉下,再说只是劈劈柴火,又不是什么重的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