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念想-第3/4页
周秀英很宽容,“没问题,你要请师兄师姐吃饭机会多的是!”
沈建萍却是笑道,“其实该我们请你吃饭才对的!你这歌剧创作出来没半点好处,还让我们大家度平白享受福利。”
秦放歌道,“哪有,没有周先生还有众位师兄师姐鼎力相助,我的歌剧也不可能有演出的时候。”
沈建萍却叫他别在这两人面前那么谦虚,周秀英也说,“本来歌剧的创作就该受到鼓励,只是现在情况怎么说好呢,大剧院肯定不乐意平白增加开支。罢了,就当你为歌剧事业做出贡献,大家都会记得的。”
秦放歌只说是,“我跟周先生沈老师学习!常听说当初周先生教学生的时候,不光指导大家的学业还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我自己都怀念在周先生家蹭饭吃的好日子!”
“有机会我们一起去!”沈建萍还在后座周秀英旁边偷着乐呢!
“你们啊,说了多少次都没去。”周秀英这个老太太精力特别旺盛,记忆力也相当棒,还数出沈建萍缺席的次数。
沈建萍也不觉得尴尬,因为很多时候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还是说起歌剧的排练,也正如周秀英先前所言的那样,她是事无巨细,要一并负责到底的。老太太还特别还爱较真,谁的面子都不好使,也不怕得罪人,国家大剧院那边的馆长都完全不虚的。她还有个特点就是爱护短,对学生那是好的没话说。
这两相结合,对最得意的门生秦放歌的第一部歌剧大作的要求也特别高。不管是个中的演员质量,道具布景,服装化妆,还是管弦乐团,合唱团的排练,都一丝不苟。硬件条件要满足最好,大剧院的合唱团和管弦乐团不可能换,那也要他们努力排练做到最好。哪怕为此推掉其他演出应酬什么的,她也完全不管。
周秀英有强势的资本,江湖地位摆在这里,何况秦放歌现在的名声地位也丝毫不差。
要是惹毛了这两人不开心,完全可以甩开大剧院,到国外演出也不是不可以。不知道多少国家的歌剧院向他们发出邀请呢!他们要真答应了的话,国家大剧院这边可就相当丢面子!
加上秦放歌创作歌剧,都没拿他们一分钱。平时大剧院想要制作一部原创歌剧吸引观众的话,低成本的小型歌剧最起码也得花上两百万。如果是大型的歌剧,花费上千万的都有。
周秀英可以保证秦放歌不收大剧院剧本费,还能请他来参加演出,但她的条件是大剧院必须提供全部的可用资源,由她亲自掌控全局,打造出一部超高品质的歌剧出来。
周秀英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在国内演出,她还想借着这部歌剧,走出国门。去那些歌剧红火的地方演出,比如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放歌的第一部歌剧,所使用用的语言就是意大利语。对学歌剧的学生来说,意大利语是必须要学的,依葫芦画瓢也要学。然后才是德文英文法文歌剧,现在各大歌剧院演出的经典歌剧,主要也就这几种语言。
当然,周秀英也想把中国的原创汉语歌剧推向全世界,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对那些老外来说,无疑有着国外故事背景和语言的歌剧更容易被接受。
现在歌剧的形势普遍不好,很多著名的歌剧院都处在破产的边缘,倒闭的也很多。
相对而言,国家大剧院这边多少还能维持运营,市场的潜力也没完全开发出来。
在全球古典音乐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反而是中国的古典音乐市场,逆风上扬,是很多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以及演奏家们的重要选择。每年来华演出的歌剧,交响乐团,演奏家都非常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周秀英要做的,就是先立足于国内,然后再向外发展。
周秀英也正是这样做的,秦放歌现在名声大噪,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的第一部歌剧,也选择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用的也是清一色的中国歌剧演员。
吃饭的时候,周秀英和沈建萍也跟秦放歌说起正事,除开正在筹备的,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外。她们也收到消息,秦放歌的电影,第一外景地选择是意大利。也就是说,暑假的时候,秦放歌这个当导演的人,肯定是要到意大利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