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司农
大乱之后必要有大治,否则城市必定陷入破败。
城市若是破败,经济必然落后;田野若是荒芜,粮食就没有来源,生产没有秩序,国家必定无所依从。
不过帆平对北齐的大治不抱什么希望。
以他对北齐掠夺式的入侵,北齐想要恢复原来的经济,至少要二三十年的光景。
但是帆平总不好直接撂下手离开,作为一国之主,就算帆平不在乎这些北齐的经济,但是总不能放任百姓活活饿死。
帆平大可以留下一队蒙古亲、几万北魏士兵信驻守北齐城,但是这些没有官吏管理的农民会因为失去救济和良田荒芜而饿死大半。
帆平自问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但还没有达到让百姓活活饿死的地步。
战争让这大部分的农民流离失所,而现在秋收的粮食大部分又被帆平的军队抢走,失去土地和庄稼的农民面临就饥饿和贫穷的折磨,很少有人能够忍住饥饿,将手里仅存的种子留到明年,等待播种。
如果没有官吏组织生产,没有有秩序的组织提供耕牛和各种春耕需要的物资,帆平甚至可以想象,饿殍而死、白骨遍地的惨状。
这就是土耕经济的薄弱之处,粮食过于依赖土地,如果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整个国家就会面临不可抵挡的灾难。
“不如你留下来,在北齐组织这些难民的生产!”帆平知道郑品才学不浅,不仅熟读四书五经、兵法韬略,而且懂得庄家耕种、农业事务。
“臣根基薄弱,一是攻守为敌,与民不亲,我如果留在这里,还要仰仗军队来统治,又怎么可能管的好这些平民呢?二来是根基薄弱,缺少人手,纵使我留在此地,以我一人之力,也无法造福这方百姓了!”
“我也不需要你如何造福百姓,你只要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不让难民流离失所就可以了!”帆平不知道这是郑品的推脱之言,所以还温言鼓励道:“若是你管理的好,我就将北齐这片土地封赏给你,让你做个北齐王岂不是好?”
帆平本是玩笑之语,但谁料郑品当真了,脸色一下子严肃了起来,声音也变得沉稳了不少。
“万万不可!”郑品一躬身,朝帆平行了大礼。
“莫要当真,不过是玩笑之语。”
帆平当然不可能把自己的后背留给郑品,北齐和北魏是帆平静心营造的大后方,当然不可能把这个大后方交给不熟悉的人。
还是要把北齐和北魏这两个军事要地交给亲信把手。
“那北齐该如何管理?若是农业无人管理,土地荒废,北齐岂不成了荒芜人烟之所?”帆平有些头疼,他手下的兵马都是从大草原带来的,一个个只懂得骑马杀人。
让这些大草原的骑兵管理农业,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不如召集北齐原来的官吏,不事军务,专职于农业管理。”
“也可。”其实帆平也是这样想的。
只需要将兵权牢牢控制住,这些丧国的贫民自然不敢反抗。
郑品奉帆平的命令去北齐乡间召集人手。
无论是乡间的遗贤,还是前国的官吏,只要能够帮助帆平管理北齐的农事,帆平都愿意招募。
“可有愿意管理农事的人才?”
“臣在北齐乡间光布人手,终于找到了一位极富经验的农民,据说是农耕世家,也曾读过几本相关的典籍。”
“哦?带他来见见我!”
“诺!”郑品匆匆出去,将一位垂暮的老农民引到了殿上。
帆平放下手下的地图,亲自给这位老人搬了个凳子,让老人坐下:“敢问老人家,一把年纪,为何还要出门为吏啊?”
“民事不兴,百姓荒芜,若是无人搭理乡间事物,我北齐子民怕是要遭受一场饥荒的灾厄啊!”老人叹息了一声,挺直腰板看着帆平:“多亏大人有仁慈之心,没有将北齐子民抛弃,还愿意礼贤下士。”
“大人有仁政之心,老朽虽然不才吗,但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老爷子两眼放光,仔细的盯着帆平。
老爷子打量帆平,帆平也在打量这位老人。
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遍布着皱纹,双手生满了了老茧,腿脚虽然没有泥泞,但是粗布制成的裤子却有一道一道的划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