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妙计
可让杜子预想象不到的是,他正好撞见了北魏王和其妃子交合的情景,其场景错综复杂,花样新奇,难以用语言描述。
杜子预的心情也是复杂的。
这已经是正午八点的时间了,杜子预没想到北魏王现在还在做这些人伦之事。
而更巧的是,杜子预刚好撞见了这一幕。
结局当然是大家都极不愉快。
北魏王很生气,杜子预则有些无辜。被北魏王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然后被大内的侍卫架着扔了出来。
劝谏什么的,当然是没有说出来。
“真是令人发指的举动!”杜子预满脸愤怒,将手里的长剑狠狠的插到地上。
“不思朝政,整天将心思放在后宫之中,也难怪我北魏的国力日渐薄弱!”杜子预左手,侧立着一名白衣文士。
这位是杜子预府里养的幕僚,名叫郑品。乃是从中原流亡而来的书生,饱读诗书、才华过人,杜子预在一次巧合之中与其结识,然后就被郑品的才气和文采所吸引,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郑品流亡境外,常年忧虑疾苦,杜子预怜惜自己这位好友,就将郑品请到府里做幕僚,有事情也可以商议。
于是郑品在杜子预的府里一住就是十年。
“子预啊,我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讲。”杜子预吐槽完之后,发泄了一番脾气,等他平静下来之后,郑品才缓缓开口。
“郑兄你我相识十余年,这里有没有外人,有话可以直说!”杜子预发完了闷气,又喝了口热茶,总算是平静了下来。
“我看此次围城,凶多吉少,你我二人不如乔装打扮,带些财产细软,速速离开此地避祸吧。”郑品脸上忧虑的神色,即使是五大三粗的杜子预,也能够一眼看出来。
“郑兄,何出此言?”
听到郑品如此消极的话,杜子预有些楞:“围城的不过数万人马,还全部是骑兵,没有攻城的器械,也没有尖锐的武器,何至于如此害怕?而且我北魏成立以来,京都被围攻有数十次,但从未一次被敌人攻入城中,郑兄难道不知道吗?”
“此次敌人来势汹汹,非同凡响啊!”郑品叹了一声。
“何解?”
“子预有所不知啊!”郑品将他这几天的见闻一一给杜子预讲了出来。
郑品说他前几日曾经亲自登上城墙观察敌军,敌人的数万骑兵虽然看上去散漫,但无形之中却有恐怖的煞气:“子预难道没有看到吗?”
“那又如何?”杜子预反问道:“当年北齐的的齐武王何等英明神武,带着将近十万的兵马围攻我都城,但最终还是败兴而回。当年齐武王率领的是何等铁血战士,现在不过是几万骑兵,有何可担心的?”
“今时不同往日。”郑品叹了一声:“当时的魏翊王何等励精图治,以个人的亲和与威望,才能率领全城背水一战,誓死抵抗才取得胜利。”
“现在虽然魏王昏庸,但我军将士不弱,抵抗数万军队应该不成问题吧。”
“子预久在宫廷之中厮混,却不知道我**备松懈到了何种程度。我昨日才去看了守城的士卒,要不是垂垂老矣的老卒,就是年不当事的新兵,而对方不断以煞气骚扰我军士气。纵然这两日还战意盎然,有抵抗的志气,但时间一长,防卫必然崩溃!”
“时间一长?我北魏好歹也有数十郡县,里面屯兵总计有十万之巨,若是时间一长,我郡县兵士赶到,这群敌寇岂不陷入内外夹攻的困境?”
杜子预哈哈大笑:“郑兄,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怎么如此胆小?”
“郡县之兵分散,无人统领,只会困守于各地。魏王政令不出京都,这些郡县之兵也不会调用,何来内外夹击之谈?”郑品脸上却无笑意,冷静的分析道。
“那,我北魏好歹乃是北方诸邦国之一,与其他邦国交好,往来密切,我京都被困,自然会有兵来助。”
“此言更差,邦国之间,唯有国力等若,才有交好之言。如今北魏如同危如累卵,何来友邦之谈?”
“这!”
郑品的一番话,让杜子预陷入了沉思之中,对北魏王的恼怒也丢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开始认真思考这次围困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