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相比起来时花了整整五天时间游走于丛林之中,返回基地花费的时间短了不少,从出发开始到到达基地总共只用了两天时间,还发现了两座大型的金属矿藏(一铁一铜),而且很大可能周围还有更多的同类矿藏。

    这一切只是因为返程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条离基地并不远的河流,在河流上不光行动更快(没有树林阻碍),河床中还发现了明显的混杂了不少乱七八糟的金属矿粉末。虽然R.D早就忘记了相关地理知识,但是一号工程师还记得这些-----河流在地理中的概念是具备“搬运”作用的,一旦在河床中发现了明显较多的矿物,那么极大可能性回溯回去会找到丰富矿藏。

    所以在他的建议下两台ACV脱队向上游检查的时候很快就在两座河流经过的山涧附近找到了含量巨大的金属矿石,并且还发现了两座矿山之间有明显的地质区别并且呈现各占一方较大面积的同类型岩层的趋势。

    而往往同类型岩层就意味着周围还可能会有更多同类型矿藏。

    升级T2科技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源和时间,铁、铜矿的发现可以解除普通士兵的武装和弹药来源减轻基地负担,通过扩大维和士兵的规模提高基地保卫力量来降低标枪兵比例,以便剩下来的从标准矿物中提取到的诸如金银钯铬等贵金属可以投入T2科技升级之中。标枪兵简化版本的火箭弹的推算还在进行中,但是就目前来看想要让用惯了高科技的盟军重回地球冷战期间无制导火箭弹还是很要花点时间。

    升级T2科技花费资源最低需要一千吨标准矿石,因为T1科技等级的精炼水准只能从标准矿石中提炼出百分之七十五的有效成分(未能提取出来的“矿渣”只能堆积起来等待T3科技的精炼水准的回收)。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资源是因为升级T2科技等级不光只是主基地提升一个协议那么简单,主基地还得制造大量新式传感器执行器分发到每一个建筑中安装升级能力,只有这样这些建筑才能执行T2科技的更新的生产流程。

    R.D还得感谢因为目前他只有六座建筑所以只用花费一千吨,越是到以后盟军的花费越是巨大。因为盟军高精尖的东西即便是不计算人工成本科研成本什么的,其本身所需的耗材就往往是其他两个阵营的两倍,因此盟军的单兵战斗力往往高于其他阵营。

    “游戏里虽然盟军的兵确实贵,但是也没贵的这么离谱吧?”

    挠着头的R.D最终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出来,因为他在查阅VR指挥系统中关于科技升级后武装升级以及其他两个阵营的情报以后就闭上了嘴巴。变为了现实的盟军给部队升级的时候沿袭了前世美军的思想,即便是基础步兵都要武装到牙齿。

    当其他两个阵营士兵大后期都在进行保持战斗力且降低消耗的研究的时候,盟军反其道而行之疯狂给士兵堆武装,T3科技下的盟军即便是维和部队这种大头兵都是按照特种兵的水准给武装的。不光是一身碳纤维护甲要附加机械外骨骼,单兵指挥系统要升级到单兵即可完成炮击/轰炸引导,观瞄设备变成复式多模式观瞄,所使用的霰弹枪也要换成枪榴双挂的突击霰弹枪-----非要描述,就是长得和突击步枪差不多的霰弹枪下挂了一个榴弹发射器。

    那一面防弹盾牌的标志性武装也没换,而是变成了一面12.5mm厚防弹板,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给维和步兵以防御苏联收割机甲的屠戮的能力。

    R.D只看了维和步兵的升级以后就默默地打消了看其他兵种的想法,他怕他心脏受不了。

    一回到基地后R.D立刻下令工程车去伐木将基地到河床之间的道路给清理出来,一边开始着手组织防线的安排,毕竟新采集车和刚回收回来的老采集车可谓是基地的生命线,即便是目前基地四面出击将附近丛林里的生物都屠戮一空R.D也必须设置新的采矿路线的防卫线。

    不过做这些事情往往非常麻烦,一般都是由一个团队完成,但是目前指挥体系中只有R.D一个人,他必须一个人全部承担了,所以就算是不行也得行,不会也得会的硬着头皮上了。即便是有VR指挥系统的帮助,这份工作也不轻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