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九阴真经-第2/3页
“师父,徒儿爪力还可以吧?”段飞鸿颇有些得意之色,哪知黄裳一口吐沫吐在地上冷笑道:“你这只是蛮力而已,算得什么?”说话间伸出右手轻轻放在另一颗人头之上,只见那五根手指轻描淡写间便抓进了头骨之中,随即再将手抽出留下了五个圆圆的窟窿,头骨丝毫未裂。段飞鸿一见已经知道优劣,不禁问道:“师父,如何才能练到这般力道收放自如恰到好处?”黄裳捋了捋须说道:“练这摧坚神爪需以‘易筋锻骨诀’为根基,方可大成。我就先传你口诀吧。你听好!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真气随之行至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按照黄裳教的口诀,段飞鸿日日勤练不表。
话说独孤剑放了神雕一路漫无目的的往大散关的西面走去,远远的听到山坡那边传来一阵战鼓沉重的咚咚声和依稀传来的厮杀声。“莫非前方有战事?”独孤剑催马上前立在山坡上朝远处望去,果然有两支大宋和金国的人马正在激烈的交战。只见人群中一人身披银甲手握点钢枪在敌阵中纵横厮杀如入无人之境!
独孤剑看那人行头和身后的旗号心思:‘这人应该是大宋的将领,如此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勇气可嘉!不知道是何人……’那银甲小将不过二十多岁却使得一手好枪法,连挑了几员金国的先锋让宋朝军队立刻士气大振。只见他将腰间的令旗左右一晃,身后的大宋军队立刻形成左右合围之势将金兵团团围住。这一围让这些金兵彻底慌了神,左突右闯想冲出包围圈却损失惨重眼看即将被大宋军队全歼。独孤剑虽然不懂兵法,但看这小将带领五百余人便将这一千多金兵围困不禁心中佩服,开口赞道:“若是大宋朝廷中都是如此良将,恢复山河倒也是指日可待了……”就在此时对面的山坡上突然响起一阵悠长的号角,那号角萧杀而低沉压得人心头不畅。少时,黑压压的一列人马已经出现在了山坡之上俯瞰着眼下的战事。
“不妙,这黑压压的人马全是金兵,少说也有五千之众,只怕大宋军队难以抵挡……”独孤剑看着对面山坡的兵马不禁对大宋的军队捏了把汗。此时不单独孤剑,就连那银甲小将也眉头紧锁将先锋旗一挥大声叫道:“快!摆锋矢阵!”说时迟那时快,五百骑兵立即变阵收尾相顾,摆出一个如箭头一般的锥形,仿佛一只雄鹰抹嘴亮爪盯着猎物一般。
剩余被围困的金国士兵一见援军来到不禁大喜,有二百人左右突出重围往山坡那处逃去了。其中一名校尉纵马上前来到大军中间朝着一名将军模样的金人跪拜道:“末将拜见金兀术将军!”
那个叫金兀术的金国将领相貌不凡,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材魁梧,四方脸,头插雁翎,身披兽头金甲,手中提着一柄螭尾凤头金雀斧,坐下的马儿唤作‘点雪火龙驹’。
金兀术瞟了校尉一眼冷冷说道:“让你们做先锋去攻打大散关,怎么被打的如此狼狈?有辱我军威,拖下去军法处置!”那校尉一听也无话可说被两名金兵驾着拖到后面去了。旁边的佐将看了山坡下那小将摆下的阵型对金兀术说道:“将军,那小将年纪轻轻倒是颇懂阵法,方才他用的是‘鹤翼阵’,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这会又摆下如锥一般的阵法,必有玄妙。”金兀术呵呵笑道:“我金军横扫了大半个大宋所向披靡,就凭这区区阵法能奈我何?”那佐将看了看阵型说道:“将军不可小视,这阵型尖锐想必是以精锐兵力破对方的中部将敌军截成两半。”金兀术点了点头将手一指那银甲小将,冷笑道:“本将军偏要破他的什么破阵,你看着吧!”说完点了一千骑兵列于身后,然后对其余兵马命令道:“没有本将军的命令不准妄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