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六个问题-第2/3页
毛雄辉先查看了“海路袭清”期间,物理意义上的研发成果,之后不由得感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例如寄予厚望,花费了巨大精力和财力,厚壁储温、鼓风预热、反射炉之类的技术都用上了的炼钢技术公关,现在依然卡在一个顽固的瓶颈上。熟铁块在目前的炉温下将化未化似化非化,无法和液态生铁充分融合,只能保持类似苏钢法的液-固渗碳状态,倒是因为炉温(以十七世纪的标准看)过高,发生崩裂事故,死一人,重伤两人……
这死的一人以战兵阵亡的待遇埋葬并付抚恤金,重伤的两人在救治后享受伤兵待遇,洛英的做法收买了人心,却无法弥补损失,要知道这年头培养一个熟练的技工、铁匠,周期和成本并不比培养一个精锐战兵少多少。
“炼!还是要狠狠地炼!否则这人就白伤白死了!当然……随着炉温的继续提高,耐火材料的研发也要提上日程!”这就是毛雄辉对熔炉事件的评价,随后则是有关出征期间炼焦、烧水泥研发工作汇报,洛英的方式非常直接——把成品交给毛雄辉看。
一陶瓶气温非常独(难)特(闻)的黑褐色粘稠液体,易燃,烧起来火焰带着浓厚的黑烟……没错,这就是煤焦油,大量化工产品的提取原料,但目前其应用只有……燃烧弹。
比煤炭更轻、更硬,略带银色的块状物……没错,这就是焦炭,虽然永后世的标准看品质相当差劲,但再差劲的焦炭也是焦炭,这玩意儿用于炼钢,配合其他的升温措施,应该能将炉温提升到临界点之上,这意味着璀璨的钢花。
介于土黄色和灰黑色之间的粉末,夹杂着一些较大的颗粒,遇到水可以逐渐硬化成块……这是水泥,确切的说是原料破碎研磨不够彻底、硅酸盐和铝酸盐混杂在一起、水化作用不够充分的劣质土水泥。尽管如此,这玩意儿放在十七世纪仍旧是零的突破,好歹它比糯米汁拌粘土便宜的多,又比石灰三合土凝固快的多,不是么?
确认了自己出征前留下的项目多少都有些进展之后,毛雄辉把目光转向了那些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脑洞大如张全蛋的项目——其中一些诸如“自爆驴车”“抱着火药桶炸敌方街市”直接被洛英毙了,还调查提出这馊主意的人是不是从阿拉伯那边流窜过来的,别回头是阿里木-奥萨马的派来的卧底可就糗大了,当然还有一些项目不仅可行,还非常有实用意义,甚至……令人惊叹!
马翠花提出的铁箭头倒钩改形方案……很好,随着铁炉堡锻冶技术的不断前进,原来造价高昂的“铁骨狼牙箭”有了一定的制造可行性,虽然弓箭手随着火器的发展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让这个夕阳兵种继续发挥出最后的余热,未尝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霍铁小兄弟提出的压缩军粮方案……话说同为伤残军人,赵铁柱秉承拨一拨动一动坐吃等死的原则,霍铁则确实是开动脑筋积极钻研坚决不丢霍家的脸,他的思路确实很有开创性——既然恐怖的大锻锤连铁都砸的扁,那么粮食、鱼干什么的更不在话下,经过压缩、烘干双重处理的军粮,同等重量下体积只有单纯烘干处理的三分之一,保存期限更长,虽然口感坚硬,但配合饮水口感还不错,而且,最重要的是——非常顶饿。
马翠花、霍铁等人的“大霹雳”尚在意料的范畴之内,那么驻守第一农场的霍银的方案则是真资格的超级“大霹雳”。毛雄辉盯着霍银手绘的那张纸,眼珠子突了出来,许久,长叹一声道:“唐太宗那句老话咋说的?天下英雄入我套中……”
“嗯哪,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才对,”洛英纠正道,然后卖了个关子,“我的大将军你猜,我问霍银这‘八面金锁连环寨’是什么套路,他怎么说?”
毛雄辉挠了挠头:“我想……该不是半夜三更钻研九宫八卦阵捣鼓出来的吧?”
洛英捂着嘴笑了一会儿:“……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倒要怀疑他严刑拷打了老神棍海越树,然后硬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了。嗯哪,霍银是这么说的,”洛英努力模仿着语气,“俺估摸着敌兵若是从凹下去的地儿来攻,就会被两边突出来的刺儿上的守军揍的落花流水,若是从刺儿上来攻,刺尖那么细,上不来几个兵,一露头就能揍的头破血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