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后怒



    武曌自知这个侄子,一向不懂事,仗着自己的宠爱,胡作非为惯了。想不到如今连外祖母他都敢顶撞。

    她辰时已收到来自李弘的八百里加急,得知武敏之竟敢趁着自己不在长安,算计自己的小女儿李令月。

    当真该死,只是眼下,却不是计较的时候。回头她定要好好查清楚,再细细的算算这笔账。

    不知为何母亲突然长途跋涉的赶到洛阳,可是洛阳出了什么事?还是为了武敏之的事?她心中虽有几分了然,仍是有些不安。

    经过几番诊治,太医也无奈的摇头。谨慎地禀道:

    “……请武皇后为老夫人准备后事,老夫人年事已高,又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只能针灸试试,看能否有一丝回光返照。”

    武曌悲痛万分,肝肠寸断地望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

    “皇后娘娘……”武杨氏拉着她的手,泪眼婆娑。

    “母亲,都这种时候了,又没有外人,您还何必拘礼。你有什么话就告诉女儿,我一定会为你办妥就是了。”武曌紧握住母亲的手,极力掩映着眸中泪水。

    “我的儿……母亲只求你一件事,你……一定要答应我。”武杨氏面无血色每说一句话,都显得非常地吃力。

    “母亲……”武曌心疼不已,她的母亲一生只生了三个女儿,在婆家本来就不得势。自从父亲死后,在家中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前嫡母所生的两个哥哥时常排挤打压她们母女四人,可以说她母亲为了将她们三个抚养长大成人,真是吃尽了苦头。

    现在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如今她武曌可以说是出人头地,人中之凤。大仇也得报。只想让母亲安度晚年。

    没想到,武敏之这个不肖子孙……武曌心里气得只咬牙。

    “我的儿,不管武敏之……做错了什么事,你……都要答应我,饶他不死……”武杨氏仿佛看破了她的所有心思一般,她含着老泪,祈求道。

    “母亲……这是为何?”武曌虽是明白母亲的心思,但仍是万般无奈地恨恨问道。

    “我的儿……你姐姐走得早,她就这么一个独子啊……武家也要绝后了……母亲求你了。”武杨氏说完,潸然泪下。

    “我的儿……”见武曌半天没有反应,武杨氏气若游丝地喊道。

    “好。”武曌坚定地握住她的手。

    武杨氏一听,老泪纵横,慢慢地阖上了眼睛……

    “母亲——”武曌情不自禁,哀恸大哭。

    公元670年,冬,卫国夫人武杨氏薨于洛阳。寿高91岁,赠鲁国太夫人,谥号忠烈。

    ※※※

    “什么?你说卫国夫人武杨氏薨于洛阳。”黄逸云惊诧道。

    “是啊,师傅。圣上已经赐其鲁国太夫人封号,谥号忠烈。灵柩只怕早就土了。”小道童禀道。

    消息传回长安,已经三个月后的事。

    “无量寿佛。”黄逸云摇摇头,执三清礼长叹。见一旁的杜六叶不动如山地撰录着《道德经》,不仅奇道:“六叶,你怎么看?”

    杜六叶仍是头也不抬,边撰写着,边暗暗道:到是比历史上迟了几个月。可见历史还是可以被改变,只是不知道结局能不能被改变。

    嘴上却沉稳地应道:“这也不足为奇,她日后还会被封为周忠孝太后。”

    “周忠孝太后?”黄逸云难掩惊讶。她被封为鲁国太夫人已是荣极。太后嘛,那不是……?黄逸云还待细问。又有小道童禀道:“师傅,师姐,太子殿下和公主求见。”

    “无量寿佛……她们还是来了。”黄逸云颂道。杜六叶轻笑,说道:“只怕日后还要长住。”

    黄逸云疑惑地看了她一眼,不及多问,忙带着众人出门接驾。

    李弘和李令月这次来可谓声势浩大,光是道谢的金银财宝就摆了满满几箱。更别提奇珍异宝简直是数不胜数。

    黄逸云带着杜六叶等众人迎到前院,只见箱笼堆放在地,占了大半个院子。

    “参见太子殿下,公主殿下,不知太子殿下驾到,有失远迎……”黄逸云领着众人下跪行礼。

    李弘亲自搀扶起黄逸云,连声道:“大师切莫多礼,我们今日也是进观上香祈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