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黄天师



    因为玄青观的道姑大部份是孤儿,也会经常派这些小道童下山游历,向一些积善人家送一些平安符。

    她们走街串巷,出入高门漏户,有时那些信男善女见道童可怜,小小年纪就无父无母,四处漂泊。都会或多或少给道童几两银子或是果蔬之类。

    其实就算什么不给也没关系,谁还会将用以禳灾祛病的平安符拒之门外呢?

    “哦?原来是这样……”清江源恍然大悟。“那杜姑娘也是因此,才得知我家门惨遭不幸的吧?”

    “虽然有过一些耳闻,但也不全是。主要还是因为最近半年,你娘进观烧香,她常常愁容满面,口中念念有词。在太上老君金身面前一跪就是一整天,知客扶她,也不肯起来。

    我就想让知客为你娘开解一二。细细询问才得知,原来是你家生意遇到了大麻烦。你娘说是有人看见你家酒楼生意红火,心中觊觎,不免就想要强买强卖。

    你父亲却是坚决不同意,说酒菜方子连同老匾统统是祖传的,不能丢。他要子子孙孙一代代地传下去……

    那些人见你父亲态度强硬,便请了些街头混混暗中做手脚。三天两头,不是说饭菜不干净,吃了拉肚子。就是说酒中有毒,索赔银钱。

    那天做完法事,我和师傅路过清江酒楼。正巧看见胡阿丑带着人,对你家就是一顿砸,还打伤并且带走你的父亲。

    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联想到近日周国公府上的异动,我便决定借力使力。把你们的事都一并解决了。”

    “我还是要感谢杜姑娘,你我非亲非故,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相救。

    我母亲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也要劳天师和杜姑娘费心了。”

    杜六叶叹了口气,扶自己师傅坐了下来。给她沏了杯茶,才慢慢说道:

    “你母亲乐善好施,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到我们玄青观祈福,盼着你与你父亲平平安安。与我们也算是相熟。你们家的事,我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多谢天师和杜姑娘,我还要回酒楼料理后事,就先走了。”清江源面色悲苦,说完一揖准备离去。

    “等一下……”杜六叶忙拦住他,转身朝身后的小道童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只见小道童手上拿了几个瓶瓶罐罐走了过来。

    杜六叶道:“这些药都是我师傅炼治的,对于外伤有奇效。这是内服。”她拿起一个红瓶子指给清江源看;又拿起一个白色的瓶子道:“这些是外敷药……”

    黄逸云平日里除修行打座,就是冶炼仙丹良药。道家素来注重养生,经她之手冶炼出来的药方,无不有奇效。

    这些药平时她都交给杜六叶收着,看到乡亲四邻谁有头痛脑热,或是跌打损伤,因为穷而看不起大夫的,她们都会拿出来免费救治一番。所以玄青观才会名声在外,深受百姓爱戴。

    杜六叶如此这般的细细叮嘱了一番,直到道童将清江源送出门外。

    黄逸云看着她处理完这一桩桩事,端起茶杯,微笑着抿了抿。几不可见的点了点头,颂道:“无量寿佛,济世救民,本是出家人本份。只是你执意要参与朝中之事,恐怕会引火烧身。”

    “师傅,你不也看到了吗?李令月她还只是个孩子。”杜六叶帮她续了杯茶,双手乖巧地在她肩上捶了起来。出神道:“也许她是个可以改变后世女婴命运的孩子……”

    “哎,也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已至此,只能见机行事了。”黄逸云拍了拍她的手。自从三年前进山采药时,捡到这个小徒弟,她就就爱不释手。

    初时只是觉得见她长得骨格清秀,目光慧洁,气质稍有些忧郁。后来发现她小小年纪熟读经典,有时似乎能知过去未来,凡事说得头头是道,并且见解独到。非常大气难得。

    她就知道杜六叶绝非一般人。

    修道之人一般讲究致虚极,守静笃。内心澄净,无欲无念。

    但杜六叶不爱静坐,偏爱到处走动,救助穷苦百姓。可能因为她是孤儿的关系,凡是遇到孤苦人家养不活的小孩或是流浪儿,她就带回玄青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