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重逢2



    这一年多一来,李启显然吃够了苦头,这苦头令他极速的成长,是以听完这话也跟着笑了:

    “所以,我输了。”

    简单的五个字,满满的无奈,白露看他那副被世事磨去棱角的模样,于心不忍,遂道:

    “先生,不管在哪里,都不可能一马平川的。”

    李启看着她给彼此各斟了杯茶,苦笑道:

    “可这官场关系的,是国之未来,是民之所向,然而却被一群趋炎附会之徒霸占,今上竟然还越来越重用阉党,实不相瞒,先皇在位时我父亲不愿出仕,便已然觉得高家不仁,帝王权术玩的很好,却没有爱国爱民之心,我当时也有同感,才选择新皇辅佐……”

    说着摇摇头,

    “先皇不过二子,一子在边疆招兵买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子登上皇位,却快接近荒淫无度了,这高家,把我国民之气运都耗尽了。”

    屋子里一时陷入安静,彩凤在旁边听着,心里觉得很奇怪,这李启对于蒋家欲害自己之事,似乎完全不关心,更奇怪的是,这些话堪称大逆不道,好像是对知己好友才会说的,为什么会对姑娘……

    忍不住瞧了眼白露,面色坦然,倒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可这位李大人就……

    正想着,只听白露忽而问道:

    “那若先生不愿从官了,想去做什么?”

    李启想了想道:

    “子承父业,回家教书吧。”

    白露缓声道:

    “那若是教书的时候,发现某个你很看好的学生,误入歧途不肯回头怎么办?亦或是,学生中有阴奉阳违金玉其外的,该怎么办?”

    她顿了顿,冲李启展颜一笑,

    “难道先生,也会觉得书院气数已尽,或者说,我华夏文脉已断吗?”

    李启默然,白露继续道:

    “虽说教书看上去比不上为官之重,事关国民,可本质上没有区别,我华夏朝代众多,但历史悠久,无论分裂还是统一,无论乱世还是盛世,其实说到底就跟个人一搬,有高峰也有低谷,人心不古,这句话本身就是古人所说,所以,我们今世之人,能做的就是尽人事敬天命。”

    说着直直看向李启,

    “道理先生不是不知道,否则不会被贬来蜀地后,还尽力尽力的去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先生只是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而已。”

    李启一直没有说话,只盯着角落出神。

    白露说的对,他若真想辞官,早就被罢时便可退了,然而他却听命来到这里,还在小小锦宫的推官之位上殚精竭虑,可不就是不甘心嘛。

    今儿见到白露,被蒋家勾结锦宫的消息撩拨一下,便激发了他的愤慨,细想一下,他真的想辞官吗?不,他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

    可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些?

    李启望向白露,对方正低头端茶品茗,他蓦地明白了,因为他知道她能听懂,而自己,就像个跟娘亲撒娇的孩童般,明知不是,也要说来一番图个痛快而已。

    李启恍然大悟,顿时就有些不好意思了,撇开目光,轻声道:

    “多谢开导,是我无状了。”

    白露放下茶盏,又笑了:

    “李先生只是离乡背井,远离亲朋,难免孤单落寞,恰好又遇到这种宵小之辈,一时激愤实属人之常情,常人若在您的位置,恐怕早跳脚失态了。”

    李启失笑道:

    “你倒是会安慰人,我可不是已然失态了。”

    白露一怔,以前俩人相处,多半是通过第三人,譬如傅杰转述,或者从其他途径听说彼此的事迹,为数不多的几次交流,不是隔着布帘就是有礼有节点到即止,哪里有今天这般深入。

    而且那时候,俩人还处于少年天真的心境,哪里如此时阅尽千帆般的沧桑,也就是二人还算是心性坚定,否则性子早就歪了。

    所以此刻听出了对方的玩笑之态,白露终于觉出怪异,想了想便岔开话题,问了问李黎和西京的情况。

    李黎早就有了孩子,她相公李景明也中了进士,却没有任官职,反而回到了书院教书,白露诧异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