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匡山大明寺



    次日,天色方才破晓,李长庚便离开客栈,往匡山而行。如今早已入冬,唐朝北方早已大雪纷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西北朔漠更是狐裘不暖,瀚海成冰,然而CD位于南方四川盆地之中,又紧挨大河,气温虽非令人舒适,但也不至于凝水成冰,异常寒冷。只是有些树木叶子纷飞而下,莫名给人一种萧条凋零之感。

    李长庚依旧为昨日的事情而不快,但是他同样也明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理,一方面恨昏官污吏的官官相护、暗中勾结,一心只为头上那顶乌纱帽,而全然置公理正气于不顾;另一方面恨自己尚无能力、位卑言轻,不能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李长庚心里暗暗想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朝我为大局着想暂且忍气吞声,来日位高权重之时,定不会再让这些恶霸仗势欺人、鱼肉百姓。

    想罢,又继续前行。

    李长庚行走一上午,中午时分终于到达匡山山麓,李长庚很是欣喜,便将不快之事置于脑后,一心想着赶上山去。匡山上有一座庙宇,名为大明寺,是佛教宝刹,平日里总有朝山的香客进去磕几个头,点几炷香,许愿请菩萨保佑,李长庚的父亲就曾经来此寺庙祈祷,并且给庙宇捐资不少银两,与寺庙的住持也颇为熟络。

    李长庚正午到达庙前,看见大小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前方一左一右两条长廊从庙前直通到庙后后山,中间立一鼎巨大香炉,左右又矗两座宝塔,正前方则是庄严肃穆的天王殿,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再往后是观世音菩萨所在的大悲殿,大悲殿后面乃是保存经书的藏经阁。而这条主轴左右又有普照楼、方丈楼、用膳楼等等建筑。李长庚定睛一看,寺庙的琉璃瓦金碧辉煌,墙体朱红,门楼巍峨,而寺庙外面,山峰重峦叠嶂,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

    李长庚在方丈楼见到了大明寺的主持空灵和尚。空灵和尚长相奇特,年过五旬,身高丈二,腰围三尺,浓眉大眼,虎腮鹰鼻,披一件红底黄纹的素锦袈裟,带一串一百单八颗黑褐色六根佛珠。据说此人原本身份不凡,可是至于他到底来自何方、为何出家做了和尚,却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李长庚在表明自己的来意之后,受到了空灵和尚的欢迎,并说李客一直为大明寺出资出力,寺庙一直难有机会表示谢意,今日公子前来学艺正是他回报的大好时机。谈话间,李长庚趁此机会施展望人之术,细心留意空灵和尚上的气息,所见是一片茫茫紫色,然而下面却隐隐有一丝黑气。然而李长庚一心被浓郁的紫气吸引,却没有留心到这若隐若现的黑气。

    空灵和尚看着李长庚盯着自己,便咧嘴一笑,问道:“令尊近来可好?”

    李长庚回答道:“承蒙询问,家父身体安好,劳烦方丈担忧了。”

    空灵和尚又问:“长庚今年年齿几何?”

    李长庚回道:“晚辈正值弱冠,虚度了二十载春秋。”

    “长庚年纪轻轻,就谈吐不凡,英姿雄发,来日当是大有可为啊。”空灵和尚看着李长庚,眼中尽是欣赏之情。

    “方丈过奖了,晚辈才疏学浅、剑术不精,正是前来学艺请教的,不敢自夸,还劳烦方丈不吝赐教。长庚在此先谢过了。”李长庚欠身道。

    “长庚不必自谦,才华高低以后终会令人知晓的,今日你跋涉而来,一路风尘,不妨用膳后先去后方歇息,明早再与僧人一道出来晨练,正式开始你的学艺之旅。并且一年内可能会有些辛苦疲惫,还望长庚多加坚持。”空灵和尚转身便要引着李长庚进入后院。

    李长庚双手握拳,眼神坚毅,沉声道:“谨记方丈教诲。”

    李长庚跟随方丈绕过大雄宝殿,眼一瞥,看见了殿内结跏趺坐、反掌拈指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旁边一左一右也有两座塑像,分别是佛祖的两位弟子——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殿下左右的是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雕塑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李长庚抬头看见释迦牟尼那对眸子,仿佛也在看着李长庚,眼神中仁慈间带些凌厉,似乎早已看透红尘世间、参悟七情六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