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历练



    苏斯麦被一个僧人带到了一个偏房里,房子里很简陋,只有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一个供休息用的炕而已。

    僧人平静的看着苏斯麦,交代了苏斯麦几句之后便离去了,苏斯麦看了一下,天色也不早了,收拾完东西之后,便躺在炕上准备睡觉了。

    炕非常的硬,而且上面没有多少铺盖的东西,苏斯麦翻个身都感觉后背疼的慌,苏斯麦叹了口气,怀念了一下自己家里面的那张小床。

    躺在炕上,苏斯麦想起了小狼,从一开始小狼来到这个时代之时,神色便表现得非常不自然,似乎有些话想对他说,只是没说而已,再加上在那个老僧面前的表现,苏斯麦通过种种一切,似乎推断出了一些事情。

    小狼要么和生僧,甚至是和这座寺庙的僧人,肯定以往有过许多过节,这种过节在小狼心里纠缠了很久。

    而看那老僧的样子,并不想和小狼多纠缠,反倒是想劝小狼脱离苦海,放下往日的仇恨。

    心里想着事情,苏斯麦感觉疲倦了,渐渐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苏斯麦醒时,一看旁边的手表,上面的时间显示8:06了,苏斯麦一瞬之间呆住了,他想起了昨天那个年轻僧人对他的嘱咐,按照时间推算,他应该在六点钟的时候,出现在院落内,和其他僧人一起打扫寺院的。

    苏斯麦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穿的是寺庙内杂役衣服,这也是昨天那个僧人,带他来时给他留下的。

    苏斯麦收拾好之后,发现除了鞋子大小不太合适以外,其他一切都还好,苏斯麦冲出了院门。

    当苏斯麦冲出去之后,在寺院内转了几圈,大致摸清楚方向之后,迅速来到了僧人练武的地方。

    来到练武的地方,众多僧人排成方阵的形式,排成几个方阵,每个人的手上都提着一根木棍,在练习棒法。

    当其他人看到苏斯麦出现时,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盯着苏斯麦看,苏斯麦见过战国时期,赵军出征时的军营阵容,这阵容比起赵军出征的阵容差远了,所以苏斯麦心里并没有多少紧张。

    苏斯麦以尽量平静的姿态,走到了方丈面前,方丈平静的看着苏斯麦一眼,双手合十,说了一句:“施主,本寺庙僧规严格,但念在施主初次到来,希望这样的错误,施主不要再犯了。“

    苏斯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话,因为苏斯麦知道,有的时候,做比说更重要,这个时候与其发表什么长篇大论,说自己以后会做的事情,倒不如不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是苏斯麦从战国时期那场事情中学到的一部分。

    苏斯麦也被分到了一根棍子,和其他僧人一起在校场上开始了训练,但是苏斯麦的反应比其他人慢,而且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其他人用两秒钟可以做好的动作,苏斯麦却要花上四五秒的时间。

    尽管苏斯麦不聪明,但是苏斯麦咬牙坚持了下来,寺里面教的,是一种少林寺传统的棍棒打法,分为扫,劈,砍三式,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训练,苏斯麦感觉自己已经基本上学会了,正当苏斯麦有些得意之时。

    一个武僧走到苏斯麦的旁边,出其不意的拿出棍子,一棍子向苏斯麦扫的过来,苏轼买下意识的用棍子挡住了,但是紧接着,武僧拿棍子的手换了,棍子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冲着苏斯麦的腿劈了过来。

    棍子在空中发出的声音很大,任何人看到这一幕,都可以预言,下一秒苏斯麦的腿肯定会被打断,苏斯麦害怕的闭上了眼,过了几秒钟之后,感觉没有危险,苏斯麦小心翼翼的睁开了眼,武僧拿着棍子,棍子停在了苏斯麦的腿边,看到苏斯曼睁开了眼,武僧看了苏斯麦一眼,掉头就走了。

    苏斯麦感觉到了那一眼里面蕴含的东西,是一种期望,苏斯麦冲着武僧离去的方向,说了声谢谢,说完之后,苏斯麦从地上拿起棍子,开始了重新的训练,苏斯麦明白,刚才的皮毛功夫并不算本事,自己刻苦训练,才可能掌握这种棍法。

    烈日炎炎下,不屈的身影站在校场里,苏斯麦进行着刻苦的训练,豆大的汗水从苏斯麦的额头不断的滑落,但是坚毅的眼神显示出苏斯麦的坚定,苏斯麦在不断的鼓励自己,一定要将这种功法练好,一定要将自己的本事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