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再进地宫



    这次虽然得到主要碑刻、没有墓志、符牌以及诗译书等项,但是在这里发掘过程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牧仁边指着这些拓片,边给大家解释着。

    牧仁说道:“从这些石刻的拓片上看,这里是辽代一个分封领地,具体是谁受的分封,谁当朝时分封的还待咱们继续挖掘。”

    牧仁继续说:“沈阳市辖下的法库县,有辽代古城址22座,村落遗址220余个,辽代墓葬更是数不胜数。目前该县共有225个行政村,如此算来,平均每一个行政村就有一个辽代遗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我曾多次赴法库考察。”

    “据专家介绍,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调查,法库辽代城址多达22座。”

    “一个县域之内竟有22座辽代城址,而且众多辽代墓葬中,以叶茂台镇内的辽墓群最为著名。在距法库县城西南45公里的叶茂台镇叶茂台村西圣迹山上,这里从5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的20多座辽墓,出土了大量的辽代珍贵文物,对这些文物考证,当时那里不仅是水草丰美、人杰地灵,而且是契丹萧氏后族的重要聚居地。萧氏家族为辽朝第一任宰相萧敌鲁、第二任宰相萧阿古只的后代,与辽朝著名皇太后萧绰同为一族。”

    “有史可知的辽代北府宰相就有6位出自法库,辽圣宗时期的萧排押,辽兴宗时的萧惠、萧虚列,辽道宗时期的萧乌尔古纳,辽道宗时期的萧袍鲁,辽天祚地帝时期的萧义都是曾经的宰相。”

    “但是辽国皇帝分封的历史有记录都在法库县附近,没有任何记录在这内蒙古地界。”

    我听着牧仁的解说,越来越着迷了,这里的谜团最招惹考古人的斗志,想解开谜团,就得再深入考证。

    又经过五天的挖掘,地表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米的直径深坑,这个坑里淘出来几百块石刻,还显露了一个建筑基础,目前还不确认这个建筑具体是什么建筑。

    牧仁和范阳都表示这个六丁六甲阵是不是古城内的中心点?如果是中心点,那么这一百一十米的清理简直是一个小巫见大巫了,古城再小也不会是一百一十米的直径。

    这一想法让我失望了,我一直都想把古城的墙角挖掘出来一个。如果是古城的中心,那么外围的外围才能找到古城的城墙啊!

    我决定,让张山、吴峰分别带着罗盘在方圆十公里边缘地带开始反复测试,如果能有一点可能,在外围挖掘出一个古城的墙角也是不错的。

    经过多次的思想斗争,我觉得大家的意见可以采纳:

    就是兵分两路,一路在地表继续寻找古城的具体定位,一路进入地下清理地宫的骷髅。

    张山和吴峰交由团长和政委,在地表勘察古城定位。

    剩下的人都随我进入地宫,并且由解放军分批次进入把考古队包装好的骷髅运出地宫,为此,我还安排人专门搭建了几个大的帐篷,用以存放骷髅。

    进入地宫前,我交代所有人不要移动地宫的文物,这次以搬出骷髅为主,里面的文物等下批次搬运,如果损坏,得不偿失了。

    整队出发。

    我和范阳、牧仁在前,带队三十个士兵,钱多、刘毅和杨帆第二队,带七十个士兵。

    这次升降梯和一些大型工具都带上了。

    下到地宫很顺利,到了骷髅大殿,大家都开始把一具一具骷髅装袋,密封好,递交给第二队往外搬运。

    几千具骷髅在一百多人的努力下利用了一整天都搬运出地宫了。

    隔夜后,我让人开始清扫地宫,他要把地宫刷得全部出现地缝。

    这个工作可不是迅速能完成的。经过了近十天的奋斗,墙面和地面都刷缝隙了。

    在这些天里,总部反复来取了两次拓片和文物,虽然没有回复什么重要信息,但是也鼓励和表扬了一番这里的工作成果。

    对于地宫里的顶部的勘察也做了很多工作,由于地表启用了发电机,电灯被拉到地宫里,顶部照亮了,考古队不断登高近距离勘察地宫顶部,反复刷出来了缝隙。把顶部的壁画全部拍了照。

    这时,张山、吴峰来消息了。他们挖掘出来的城墙角已经确认了,位置在中围驻军附近,根据仔细测量,六丁六甲阵中心离古城西南城墙角有六公里。也就是说古城面积大概是七十二平方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