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英烈祠-第2/3页





    为了将北单于驱逐到涿邪山,以便由三路大军合围,一举全歼,窦宪发一万余精锐骑兵与北匈奴单于展开大战。

    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

    北匈奴军饱受饥饿之苦,士气低落,军心焕散,根本经受不起汉军的猛击。北匈奴军一败涂地,北单于在乱军落荒而逃。窦宪整军追击,直追杀到私渠鞮海,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而由大部落副王、小部落王率众前来投降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想当年,战神霍去病进击祁连山,每次所俘不过数万人。窦宪这一役之功,却远超前辈英雄。以后的事实证明,窦宪此战的战果之盛,非但空前,而且绝后。北单于既已远遁,窦宪派人携带金帛沿路寻找、招降北单于。不久,汉军在西海找到了北单于的踪影,于是散发传单,诱以重利,实施招降。

    北匈奴人心离散,北单于自觉无路可逃,只好接受投降,愿意前往洛阳拜见汉天子,并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做汉的藩属,保国安民。这么一来,涿邪山不必去了,窦宪、耿秉率军出塞三千余里,登北匈奴腹地燕然山。”

    魏宏业停顿了一下,见屋子里的人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微微一笑,继续讲道:“当年,霍去病率兵长袭两千里,深入漠北,追杀匈奴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匈奴高官八十三人,仍然马不停蹄,一直追杀到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威武还师。窦宪效仿前人,在巍然屹立的燕然山顶,不但祭天,还让一代豪班固写了碑,刻在石碑,记载此次征战的丰功伟绩,振大汉之天威。

    此地距离边塞将近3千里。斩名王以下1万3千级,获得战利马牛羊骆驼一百多万头。而北匈奴贵族闻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缇等八十一个部落率众归降,前后约20余万人。

    这千秋不朽的赫赫功勋,真是壮哉雄哉。窦宪与部众登燕然山,在山立刻石碑,令大史学家班固作铭记载汉家的功业威德。”

    半天没说话的杜大雷说道:“我知道,是班固写的嘛。那可是大才啊!他竟然去拍窦宪的马屁了,真是让人想不到。”

    赵子重见好好的会议变成了百家讲坛,站起来说道:“各位,我们是不是跑题了?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决定呢。我们还是先开会吧,等事情都商量完了,我们再继续闲聊好不好?”

    于是大家继续开会,决定马着手恢复生产,重建被暴雨冲毁的盐田,道路,农田等设施。

    崔道述提议道:“给大家发一些钱吧,名义是高温补助,让饱受伤痛的人们也高兴一些。”

    大家并无异议,决定每人发三贯钱的纸币。

    安大郎问道:“兄长,护卫队战死的兄弟,还有受伤的兄弟,是不是应该给一些补偿?”

    赵子重一拍脑门,“我都被杜大雷气糊涂了,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护卫队不是有条例吗?照执行吧。”

    安大郎问道:“兄长,护卫队的条例规定,战死的每人五十贯抚恤,伤残的每人三十贯,以后每月给三贯钱,直到死为止。可大部分战死的兄弟都没有家眷,我们把钱给谁啊?”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痛,护卫队的小伙子们,绝大多数都是流民,家里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他们都还没有娶妻生子,连个继承香火的人都没有。

    崔道述站起来说道:“我们应该修一座英烈祠,以供奉战死的护卫们,每天为他们烧香祈福。”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决定先调拨一部分物资,马让胡水洋开始施工,尽快的修建好英烈祠。

    赵子重问道:“老胡,再过几天是七月十五了,你能不能修好啊?”

    胡水洋斩钉截铁的说道:“没有问题,我可以让工人和工匠们昼夜不停的施工,一定可以按时完成。”

    那喆问道:“老胡,你是要做黑心包工头啊?这样不得把大家累死啊?”

    胡水洋摇摇头说道:“你误会了,我是让他们三班倒,大家分成三个班组,轮流干活,不会累着工人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