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就擒-第2/3页





    全聚德后院的一间屋子里,崔道述正在和账房先生,伙计们盘账。

    门突然被大力的推开了,王明龙面色凝重的走进来。

    “崔公子,杜先生出事了。”

    “什么?到底怎么回事?”

    崔道述站起来,急切的问道。

    王明龙把事情快速的讲了一遍,屋子里的人都惊呆了。

    崔道述一拍额头:“真是不省心啊!怕什么就来什么。”

    他思忖片刻,马上就提笔开始写信。

    写好之后,他把信折好,交给王明龙,然后拉着他走出了屋子。

    两人来到院子里,崔道述看看四周无人,然后小声说道:“你把信交给庞旭,让他用信鸽传回家里。然后告诉庞旭,千万不能轻举妄动,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王家的庄院。尤其要看好李继隆那小子,绝对不能让他进城,明白吗?”

    王明龙点头答应下来,崔道述接着说道:

    “其它的事情我来办,我不会让老杜受委屈的。如果大宋的官差去抓你们,让庞旭他们千万不要反抗,也不要逃跑,那样会死人的。即使大家都被抓进大牢,我也会想办法把大家都捞出来,让他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绝对不能和大宋的禁军对抗。另外把抓到的四个开封府衙役转移出去,一定要藏好了。他们的家眷那里,我来摆平。”

    “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看好大家的。”

    崔道述拍拍王明龙的肩膀:“拜托了,你现在就出城吧。不然一会城门就关上了。”

    王明龙咧嘴笑了:“您不用担心,我有办法出去。”

    王明龙走了,崔道述在院子里慢慢地踱步,思考着怎样解决这件事情。

    -------------------     -------------------     -------------------

    第二天上午,大宋皇宫文德殿。

    赵匡胤坐在书案后面,脸色十分难看。

    他在听赵光义的汇报,大殿中坐着几位朝中的重臣,有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赵普;枢密使李崇矩;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兵部侍郎,参知政事薛居正;知制诰卢多逊;左神武将军,枢密承旨曹彬。

    这几人加上同平章事,开封府尹赵光义,就是大宋皇帝的心腹重臣。

    “皇兄,昨晚臣弟连夜审问了杜大雷那厮,他对杀害王继勋的罪行供认不讳。据他交代,他埋伏在陈桥驿的官道附近,等王继勋的马车经过时,杀散了押送王继勋的四个开封府衙役,然后经过一番打斗,制服了王继勋。然后就把王继勋捆起来,塞进了马车。他把一些布匹压在王继勋身上,然后混进了城门,来到皇宫门前,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了王继勋。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赵匡胤皱皱眉头:“光义,我看没那么简单。那四个衙役找到没有?”

    赵光义摇摇头:“皇兄,四个衙役失踪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赵匡胤捋捋胡须:“那就对了,杜大雷肯定有帮手,不然不可能顺利的拿下四个衙役和王继勋。我估计很有可能是李继隆那个竖子帮他做下的案子。这些时日,李继隆天天跟杜大雷混在一起,不可能不知道杜大雷要干什么。杜大雷肯定是想一个人扛下所有的罪名,包庇李继隆。你要尽快找到李继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赵光义躬身答应下来,赵匡胤看向赵普:

    “则平,你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赵普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应该按律惩治杜大雷。他在皇宫门前杀人,这是在挑战大宋朝廷的威严,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必须将他明正典刑。”

    赵匡胤点点头,又问枢密使李崇矩:

    “李卿,你怎么看?”

    气度端凝,平时沉默寡言的李崇矩说道:

    “陛下,臣认为对杜大雷的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现在汴梁城的百姓,大多都对王继勋十分的痛恨,他们认为杜大雷是可以比肩汉唐时游侠的人物,杀掉王继勋,是为民除害。所以不能轻易的处罚杜大雷,以免激起民愤。”

    赵匡胤有些不快,但他知道李崇矩为人端方,不会有什么私心杂念,看来王继勋是犯了众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