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重操旧业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当江春水第一次听说这句台词时,并不觉得这句简短的话里蕴含着多么深刻人生哲理。即便后来经常听到一些名人引用这句话来为人生注解,江春水也不以为然。
但今天江春水突然醒悟:人生原来是恨得无法预料或者彩排的。
没有人可以看到未来,也没有人可以笃定命运。
接到蒙诚的电话,江春水的第一感触就是如此。
春节后一直没有再联络的蒙诚突然打电话给江春水,告诉他,最近龙潭县准备从外市县引进一批公务员,蒙诚借机把江春水的情况跟部领导作了汇报,部领导在看过江春水的简历之后同意把江春水的名字放入讨论名单。现在就等着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讨论了。按照蒙诚的说法,龙潭这两年发展快,人才储备跟不上,故而对于原籍公务员回流向来都持欢迎态度。虽说现在县领导还没开会讨论,但事情基本上算是定下来了。蒙诚之所以提前打电话给江春水就是为了让他早做准备,毕竟以前就有过龙潭那边同意接收但原单位不肯放人的先例。
江春水很矛盾,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又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的路人。
五个月前,他确实无比希望能够回去龙潭,那样不仅能够就近照顾家人,更重要的是回去之后有刘华煊那棵大树可供他遮风避雨、平步青云。但是现在,他已然在双峰站稳了脚跟,既是扶贫助理又是团委书记,镇领导对他更是青睐有加。从林浩口中他得知,在整个左江县的后备干部中,抛开那些祖荫深厚的太子党不不说,其他县直部门和乡镇确实很少有人能有像他这般丰富的履历。现如今的他不说前程似锦,但两年后晋级副科无疑希望很大。而龙潭则物是人非,江春水唯一的凭仗:刘华煊已经调走,除了会多几个熟人之外,相比左江,回去之后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江春水心底是不打算再回龙潭的,时过境迁,当初好的选择放在现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错误。但他在电话里没有跟蒙诚说实话,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也好利用这段缓冲时间再来好好想想。
每逢大事有静气。
他明白,越是那些重要的抉择就越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反复推敲,即便最终的结局不尽如人意,但至少也能确保不出现大的纰漏。
而令江春水措手不及的是,仅过了一个星期,蒙诚就兴奋的打电话过来告知他,他调回龙潭工作事情妥了,回调名单常委会已经通过,接收单位暂定五通镇政府,估计最迟也就是月底,人社局那边就会发函到左江县调阅江春水的人事档案。
调动的事情之所以这么快就能定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蒙诚没有跟江春水说。那就是这一批调回龙潭的人里,有一个是县长的表侄女。
、单单为了调自己的侄女回来工作显然不妥,难免会有人非议领导以私废公。不过领导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不等县长发话,下面的人早开始到处联系自己再外面工作的亲戚朋友,动员他们调回原籍工作。
一个人的调动上常委会,傻子都能看出有问题。但如果开会是讨论一批人的调动问题,那就显得合情合理了。江春水的调动问题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搭上了县长表侄女的顺风车。不过这事情,蒙诚不好跟江春水实话实说。妄议领导本就是官场大忌,而且要是实话跟江春水说了,自己里边的功劳也就轻了不少。不是蒙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人性如此,说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不说则可以让对方的感恩戴德更深几分。
江春水举棋不定,思前想后也没敢作出留在左江或回去龙潭的决定。慎重起见,他先后给江游、吴鑫、杨赛打了电话,咨询他们的意见。不料不咨询他们还好,一通电话下来,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让江春水越发的瞻前顾后起来。
吴鑫劝他继续留在左江的。他给出的理由是,江春水在这边已经经营了这么久,骤然放弃未免可惜。况且相比龙潭,左江的发展水平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机场、铁路、水运,四通八达、沃野千里,论生活水平龙潭更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江游则劝他回去龙潭,说龙潭毕竟是故乡,在外边混的再好也是锦衣夜行。回龙潭则不同,即便发展得不如左江好,但一分权力一分收益,熟人多做什么都方便,而且亲戚朋友脸上也有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