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迷雾重重-第2/4页
不过刘沛的话让他明白,在市委继续闹下去除了自取其辱外,其他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张青云此人看来还是有几分虎气,这点从刘沛的神情就能看出来。
说了半天话,假惺惺的唏嘘了这么久,却没敢说一句哪怕牢骚的话,这就说明张青云还是能镇住人的。不过如此大事。想让邹昆放弃,真就忍下这口气,也是不可能的。
没用多久,他心中就有了盘算,他决定联合赵林,两人一起去省委告状,把这事要纠缠到底
邹昆有了打算,在淮阳官场最近议论此事的人也成了一股风潮,由于事不关己的缘故,大家议论都充满了一种另类的好奇和八卦。而最近这段时间和张青云有过接触的干部,说起这件事大家都有些遮遮掩掩,似乎不愿意提起这事。
张青云能免去邹昆和赵林两人的职务,在淮阳除了市常委外,他要拿其他人开刀估计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这种感觉让人太难受,尤其是最近和张青云接触频繁的某些部门一把手,大家更是感同身受。
财政局孔胖子这一连很多天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想起那天自己的表现,就感觉到脖子发凉。那天张青云如果肠子不顺,宣布免去他的职务,他马上就要步邹昆的后尘。
虽然作为财政局长,孔胖子在省里也是有关系的。但是邹昆的情况孔胖子了解,邹昆在省里的关系比自己只强不弱,张青云敢拿他开刀。实属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可是心中害怕,孔胖子这类人又还是忍不住要去听外面的传言。他们自己不愿议论邹昆两人免职的问题,却喜欢听别人议论。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
他们总希望能听到一些对张青云不利的消息,可是他们听到的消息大部分都是恰恰相反,竟然有很多体制内的人甚至包括社会各界,大多数人都还认为新任张记有魄力,有决断,是个干事的人。
这样的说法占大多数,也让孔胖子这类人彻底的没脾气,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总会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作祟,这种思维也是助长个人崇拜的主要原因。看来张记还真有点本事,杀鸡儆猴、稳定人心、笼络人心,增加自身影响,这么多事他一下狠手全干了。只是这个手下得也太狠了,以后淮阳的天下还能是朗朗乾坤吗?
对于这些种种后果,作为当事人的张青云并没有太在意。非常时候干非常的事情,淮阳的糟糕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要想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妥当,不用点狠招怎么可能?
恰好他对邹昆和赵林两人的印象都不好,尤其是邹昆,处理干群关系和很生硬,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恐吓的水平,对老百姓不能坦诚相待,处处表现得好像高人一等一样,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解决好五山的问题?
既然他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不免职干什么?这个时候免职还能让老百姓看到一点希望,能够将五山暂时稳定一段时间,也算是邹昆做了最后一点贡献,张青云做这个决定完全是用直线思维,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没有考虑。
他也就想看看省委对淮阳的支持究竟到什么程度,也顺便摸摸自己在省委的位置究竟如何,算是在大干一场前投石问路。
现在让张青云最苦恼的问题不是五山、白马两区乱摊子的问题,而是全市政治风气问题和干部群众信心的问题。现在淮阳的情况是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政府官员不相信组织,干部群众对前途普遍缺乏信心。各项工作缺乏统筹规划,什么都是乱糟糟一团,只觉得工作是千头万绪,不知道抓什么好。
真正要去抓一件事,又发现不好抓,处处都是问题,处处都是矛盾,这种局面如果不解决精神面貌问题,不整顿全市的政治风气,不仅五山和白马的大问题解决不了,就连日常工作想抓都困难。
思路有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淮阳的政坛刚经历过动荡不久,本身根基还不稳。在这种局面下。张青云撤销邹昆和赵林两人职务这就已经是极限了,动作再大点,社会必乱。
问题严重,却不能下重手,又还时不等人,这不能不说是个挑战。现在对张青云来说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目前在淮阳他党政一把抓,手上的大权在握,虽然不能说是为所欲为,但是要推行一个东西,在常委会通过一个决议相对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