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古玩街



    美美的睡了一觉,一大早,李想就起来了。在桌上给老姐肖清菡留下字条,李想揣上几百块零花钱就出门了。

    早上八九点钟,太阳浮在半空,显得十分艳丽而明媚。现在已经进入五月中旬,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温度直线升高,热夏已经来袭。

    由于是上班时间,公交很是拥挤,坐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李想来到了古玩街。

    古玩街是市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之一,一般从凌晨五点到晚上十点都有人摆摊,街道两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如农贸市场一般沸腾,显得格外的热闹。

    除了两边鳞次栉比的商店之外,在宽敞的街道上,还摆着许多小摊。一个个商贩,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把自己的货物散放在地上。

    由于是古玩街的缘故,大部分的东西,都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古玩。

    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开始掀起一种古玩收藏的热潮。在这股热潮影响下,人们对于古玩产生极大的兴趣,不管自己是否懂行,都指望能够淘到好东西。

    在约定的地方等了几分钟,长着一身肥肉的陆昊便跑来,靠在李想的肩膀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先休息一下,等会在一起去转转,过几天我家老爷子七十大寿,准备买个贺寿礼,今天专门喊你来,就是让你帮忙掌掌眼。”

    李想的师傅肖勇对古玩的鉴别,有着很深厚的功底与素养。但由于李想和师姐肖清菡练武消耗钱财巨大,师傅根本就没有闲钱来买古玩,少数几次捡漏,师傅最多也只是把玩几天,就会很快卖掉。

    在师姐肖清菡去大学的四年里,李想每次周末都会陪着师傅来逛古玩街,也跟着学了几手,但李想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也就是半桶水的水平,所以李想基本上只看不买,很少有出手的机会。

    等到休息得差不多了,李想就带着陆昊兴冲冲地向路边的小摊走去,一边走一边还给陆涛叮嘱,一会在询问的时候不要插话,更不要随便拿起东西就看。

    古玩买卖,最忌讳的就是把情绪显露在脸上,如果看上了一件东西,就喜形于色,那大部分时间,基本就是挨宰的结局。

    古玩这个圈子说大还真不大,一般只要在这圈子里呆上几年,基本上一个城市里的古玩爱好者,大多都能混个脸熟。

    李想跟着师傅在古玩街混迹了四年,也认识了不少人,不到一会就有熟识的摊主笑着和李想打招呼。

    走过了一个一个摊子,身后的陆昊都有点不耐烦了,李想才在一个摊子前停下。摊主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穿着朴素,面向朴实,乍一看像个老实人。

    再仔细一看,此人眼神狡猾,眼光不停闪烁,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人地生意人。

    “两位小兄弟,看上什么东西了,你看这件怎么样。”摊主笑盈盈地说到。

    趁着李想蹲下来细看的时候,摊主拿起了一只青花碗递了过来。李想抬起头对着摊主笑了一下,没有接过青花碗,只说了一句:“你忙,我们自己看。”

    古玩这行,内行的买卖双方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

    而且不同的器物有着不同的拿法,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严格一些的行家,就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李想对瓷器研究不深,不过还是一看就知道眼前这只青花碗是件真品,不过真品是真品,但对应的年代是清末,而且还是民窑生产的,这东西根本就不值什么钱。

    李想不再看青花碗,而是拿起摊上的一个笔筒,这只笔筒才是让李想停下来的目标。只见这笔筒呈圆柱形,平口,方沿,整器光素,上下起线,口沿起线圆润而底部略有起伏,器表纹理别具一格,光素无工,以特有的自然纹理取胜,简约雅致。

    而且,如果李想没有看错的话,这笔筒应该是一件清朝早期的物品,所用的材质应该是黄花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