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村邻
“玉儿,再有五日就霜降了,北园的地瓜、白菜和萝卜,都该收了,别让霜打了。”天玉他爹德正,向厢房喊着。
天玉吃完早饭,推着独轮车,载着工具,和爹爹一起,向北园走去。
“这地瓜可是大口粮,没有他,这长冬长春,可不好过呀!”
“相当年,据说,地瓜从小日本,引进来,他们知道地瓜吃多了胃胀,正等看我国人笑话。”
“没成想,我们有萝卜,专解吃地瓜的胃酸。”
“爹,你这故事,我都听八遍了,能讲个新鲜的吗?”
天玉爹德正,被说的不好意思,德正家中祖传着几本道书,农闲时,常翻看,对道法很有些悟性。
“这叫一物降一物,有一阴必有一阳,兔有鹰追,鼠有猫捉,有一病疾必有一医物。这你就不懂了吧!“德正又说。
“这地瓜多吃了,要萝卜解酸,这馒头是主食,吃多了倒不达紧。”
“只是小麦的产量低,也不会多吃了。”
“白菜是菜中之王,一年有五个月要吃,吃多了没事。”
“萝卜,生吃润肺,熟吃润肠,不是人参,胜似人参。”
“其他杂粮,蔬菜,都要适量,吃多了少了,都生毛病。”
“天下富贵皆夭疾,百姓平民均寿齐。“
“富贵者,不重主食,专食零杂,长期以往,必积重疾,而平民百姓,以主为重,以零为副,强身健体,健康长寿。“
“此即医道,亦是易经。”德正说着,双目炯炯,自信满满。
“此观高见,医理真经!”天玉亦给满分。
德正不仅对这家食饮用,悟得挺有道理,而且小病小痒的,跌打损伤,都可望闻问切了。三邻五村,都知道他勤快,会耕犁,识牛龄,谁家买卖耕牛,都找他帮助。
父亲智涛去世后,德正研医更勤了,并拜了多位师傅。
德正还使得一手好鞭子,运力于掌,掌动鞭起,那威力可是不容轻视。
家中饲养的白鬃马和黑骡子,尾鬃硬韧,一白一黑,德正集攒了很多,黑白相间的天龙鞭,可是宝贝,有了他,天龙摆尾、飞箭穿心、百旋锁门,独门绝技,就有生命了。
忙活有五六天了,地瓜白菜萝卜,终于归家。
“玉儿,送一车白菜给你谭伯,他那地,缺水,白菜每年都少收成。”
“再送些给你哲爷,哲爷一个人,先少送一些,吃完了,再送!一次送多了,不窖就烂掉了。”
王叔德正与谭伯东禧,自年轻时,便是拜把子兄弟,两家两村离有两里,若同村一般,经常走动,交流悟道和功夫。
天玉,推上一车白菜,送到吴门谭家。
晴真在家,看到天玉来到,忙出门迎接。
“天玉哥,好亲苦哦,快快进屋,喝口水!”
“谭伯好!”天玉与谭伯打着招呼。
谭伯东禧,这几日也没出去做木匠,正在家研究他的木车,怎样能更省力些。
谭伯点了点头,谭伯话不多。
“晴真,你家祖上不是收存了长真子的龟蛇书法吗?拿出来,给我看看,可否?”天玉问道。
“这有什么不可的,我看写得还不如你写得呢!”晴真笑道。
"莫要对先人,不敬哦!"天玉责怪地看了一眼晴真。
晴真取出龟蛇书,只见那龟与蛇,绞在一起,上下翻动,似活灵活显,笔法老辣,结体自然,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力量。
“难道这就是字体道符?”天玉心里疑问道。
“你能看出这个感觉,说明你的书法和功力,已入佳境,好生努力,有个出息。”谭伯笑说。
天玉并没有说出声音,谭伯怎么知道我说的什么,天玉望了望谭伯,心生敬佩,也有些疑惑。
谭伯的形意拳法,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看来,晴真的心思,谭伯早就透彻心穿了。
谭伯家存几本道书,都快翻烂了。
“天玉,帮我抄抄这几本道书,也好传下去。”
天玉满口答应,正好冬闲,没事可做。
天玉心想,这祖传的道书,一般轻易不外借,这或许是谭伯借用抄书,在启发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