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往事



    天玉领着晴真,出了院门,向东转北,朝红顶方向走去。

    天玉,虽穿着朴实,却透着儒雅,高高的身材,与宽厚的肩膀,玉树临风,浑身洋溢着力与美。

    晴真,虽生得娇小,却是轻巧灵秀,一身青色衣裙,纯洁得体,知书达礼,外柔内强的真女子。

    路过五星道口,这里五向通风,是王家议事通知的地方。

    道口北侧,是一颗古槐树,树上挂着一口大钟。

    “这口大钟,很有故事,是他引见了我的师傅,等我有时间,给你好好讲讲。”

    正在此时,哲爷从北面地里回来,与天玉和晴真,碰了个正面。

    “这是去哪,这个时间?”哲爷,说话声音很高。

    “我们到红顶逛逛,哲爷!”天玉也加大了声调。

    天玉将手中的月饼,分了两只给哲爷,哲爷单身,肯定没有月饼吃。

    “谢谢,谢谢,天色不早,早去早回哦!”哲爷叮嘱道。

    天玉点了点头,与晴真,向北走去。

    哲爷,脚跛,年轻时帮人盖房子,从高处摔下,摔坏了腿,所以没能娶上媳妇,后来在村里私塾教书,很有学问。

    “哲:折+口,是否与名字有关,腿折了,口必勤,靠教糊口,或者理解为单身一口人?”天玉纳闷。

    正走着,前方一块粉红巨石,映入眼帘。

    “哦,这块巨石好大呀,上面倒很平滑,少说有五十平吧,是一整块吧?”晴真十分惊讶。

    “是一整块,少有的金刚红岩,十分坚硬。这是我晨练的地方。”天玉介绍道。

    日落西山,晖红霞艳,红顶在秋风中,越发红润。

    “天玉哥,等等我们!”

    这时,天辰、天东、天志、华丽、华凤等,六七个十岁左右的少年,喊着嚷着,跟了上来。

    “剃了个小秃头,拎个哨棒,真似个少林小子。”天玉摸着叔弟天辰的小秃头,笑着说道。

    “每人一块,都有份!”晴真将月饼又分了两块,给弟妹们。

    “只剩这一块啦!咱们不能分着吃,恋人分着吃,据说要分开!”晴真仰望着天玉说。

    “各咬一口,交织不分!”晴真说着,两人你一口我一口,边吃边走。

    “你们村,大人小孩,都喜欢习武?”晴真疑问道。

    “这是有缘由的,这里面有个故事呢,听我说给你听。”

    “我们村名小史家,却一个史姓没有,这里有一段我们村都少为人知的历史源缘!”

    “我们村由杨姓立村,因村北小山丘出红土,名叫红顶,所以我们原有村名:红山前,据长辈们讲:王姓,康熙年间,王京、王各兄弟俩由育黎西纪村迁入。”

    “小史家村坡缓无山,有地耕却无山峦,无山峦就无草,无草就无法生火烧饭,王京王各兄弟就和计在东山购得一块山峦以供烧草,去东山必经过大史家村,大史家村那帮恶少仗着人多势众,总刁难刚迁入,由此经过的王家兄弟俩,王京王各兄弟生得壮实,但为人忠厚老实,又初来乍到,不愿惹事,多有央求,大史家村的恶少们实在没有什么可刁难的,最后让我们村改名小史家,以附属示弱。这小史家村名的来历,有点屈辱哦!”

    “周边村庄,或上或下,或大或小,……,等等,村名多有成对出现,多数是因为多代繁衍,同姓人多而分居,而我们的小史家村名,却是强赐而生,一大一小,村小人少,也只能委曲求全了!”

    “自此之后,代代相传,长辈都要求晚辈,习武健身。”

    “现在我们都愿意称呼村名:红顶史家。”天玉接着说道。

    “我们村吴姓立村,我们谭姓是后来迁入的。”晴真接着说。

    “你们村叫红顶史家,那我们村叫吴门谭家,咱们两村正好一对!”恋爱中的晴真,很喜欢成双成对的寓意。

    说着走着,不久,就来到红顶山顶。

    站在红顶上,向东向南眺望,狼虎顶、东顶、大天子、小天子,五座山丘,半环绕围,映入眼帘。

    红顶、狼虎顶,峰巅有巨石,或许是地壳隆起而成,石质内坚,土层浅薄,土薄水少,经雨水冲刷而成的东西沟壑,皆为旱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