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游说 下-第2/3页
李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但那些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经过多少惨烈事的南阳大族却是无动于衷,他们不怎么相信如果疏勒一丢,数万坐困疏勒城的汉军一覆灭后,其它周边势力会来围攻,或者说他们也是预料到了,但没有到最生死生存亡之际,他们不敢将自己的赌本全部压上去,所以只想选择守卫孤石山这一条,在他们意识中最保险损失最低的方案来实行,说白了就是缺乏孤注一掷的气概。
李铮看着油盐不进的那些南阳大族,想起了临行前,自己的司马姜恪对这些南阳大族的评价,色厉胆薄,干事惜身,弃国重家,自私自利,不堪造就,不能为伍。
姜恪除了评价了一番南阳大族外,而且还告诉了李铮一个让南阳大族心甘情愿等上李铮战车,去疏勒救援的方法,那就是逼迫,用那些南阳大族最紧要的东西去逼迫。
想到姜恪的临行叮嘱,李铮立即口风一改,狡诈一笑道:“好!很好!既然诸位无意救疏勒,那我们立即就各奔东西吧,反正不管怎么抵抗,最后也是败亡一途,到不如早做打算,早一步跳出火坑为好。”
那些出自南阳大族的焉耆子弟一听李铮的态度竟然一百八十度的一转弯,都是错愕不已,不停的打量着李铮,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先前还大义凛然,大包大揽,出谋献策要救现在危局的李铮,怎么突然就说这些丧气话,而且还出了一个不抵抗的主意。
“贤侄,这是何意?”
对于李铮的一反常态,首先出来说话的不是那些南阳大族子弟,而是一直心忧现在大汉安西所面对危局的张公瑾。
李铮向自己的张世叔告罪一声,并示意对方稍安勿躁后,对那群还一脸惊讶之色的南阳大族将领说道:“诸位,我不是开玩笑的,如果诸位不陪着我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话,那么我们立即就分道扬镳,你们自己去抵挡气势汹汹而来的十字军和卡尔鲁克人吧!”
听了李铮破罐子破摔的言语,南阳大族将领们的领头人陈瓒终于是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很是不屑的说道:“骁骑都尉,怎么说你也是勃达关之主,也是统领数千军队,数万之民的,你舍得放弃吗?你会不抵抗十字军和卡尔鲁克人,还有苏家也是家大业大,难道他们也会同意不抵抗,让敌人长驱直入,攻占龟兹。”
李铮面浮轻蔑之色回道:“别人或许不可能,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可不是穷凶极恶不守信用的蛮夷,是天主教徒,是继承古罗马帝国部分遗泽,可以沟通的文明人,如果我以疏勒、龟兹和焉耆三镇为筹码,与敌人联军中主导的米尼公国议和,将三镇的土地城池和财富全部给他们,你说米尼公国会不会放我们三镇的大汉军民东归呢?”
“东归?你想东归?你痴心妄想,即便米尼公国同意与你签署条约,但你又如何能够将接近百万的三镇汉民给带回帝国本土,河西走廊现在可都是穷凶极恶的蛮夷,他们肯定不会放你们通过的,你们会被如潮的蛮夷轻骑给猎杀围堵,你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的,李铮你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陈瓒真的是有些恐惧了,最后一句朝着李铮咆哮出口的。
“东归!东归……”
在焉耆拥有大量产业是人上人的南阳大族们恐惧李铮会做鱼死网破之事,但一心为公比较清贫张公瑾和属于他派系的那一帮焉耆将领,却是对李铮提出的东归之策很是意动,张公瑾不停念叨着东归两字,双眼发光。
关于东归,其实并非李铮和姜恪两人的奇思妙想,早在百年前大汉出现内乱,前河西走廊被截断,安西成为孤地后,在众敌环伺下,就有人提出过东归,不过因为安西各镇各有私心,而且有地有军队有地位的上层决策者们,不愿冒险,所以东归才作罢。
现在李铮一提出来,却是让张公瑾等忠心于汉之人心潮澎湃起来,毕竟游子就是离家再远再久,也都是会想家的。
张公瑾立即对李铮说道:“如果事不可为,我们就与十字军签订停战合约,然后东归。”
李铮表面应承,心里却是翻白眼,心说世叔我这是唬那帮南阳大族的,你还真当真了,你真当停战合约是那么好签的,河西走廊是那么好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