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赵匡胤的疑惑-第2/3页





    “这么说也对,当初我读史书的是也有这方面的疑虑,也有怀疑过,但是却没有想四哥儿这样透彻,那你怎么不把这些写入到你的三国之中呢,反而将他写的十分的完美?”

    赵匡胤也不是一般的人,史书之类的读了不少,也有自己的见解。

    “二哥,世人都需要一个偶像,诸葛丞相的光辉形象在民间早已经神话,更是文人士子的榜样,有这么一个榜样于人于国都是好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树立一个标杆,让人去追求,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这样的事情是经常做的,但是说出来的却很少,赵匡听到这话的时候不住的点头,就连王著也不可置否。

    “其实我认为诸葛亮的一生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是这样的: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顺嘴说了一副对联,这是后世形容诸葛亮的,主要是相容诸葛亮的功绩,反正都是正面的,说的都是诸葛亮的正面的形象。

    “这副对联好,我一定要上奏管家,将这一副对联刻在武侯祠前,现在我叹服了,四哥儿当真是天才,老夫佩服。”

    果然王著很兴奋,这副对联说到他心坎里去了,文人谁都想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刚才赵承嗣是颠覆诸葛亮,他不喜欢,现在是夸赞诸葛亮,他当然喜欢了。

    “对这是千古明对呀,这是四哥儿你自己想出来的吗?”黄二也是拍手称好,同时还想问问这对联的来历,当然赵承嗣很无耻的将这个说成是自己的成果,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自己是盗窃。

    “想不到你还会对对联,不错呀,四哥儿我越来越好奇了,你说你从小在青楼中长大吗,什么都会,这比那些十年寒窗苦读士子还有厉害,不如我们来都一下对联如何?”

    黄二也来了兴趣立刻提议道,而王著也点点头答应,赵承嗣以手扶额,自己怎么这么嘴贱说了一句这对联是自己对的呢,这黄二也来了兴趣,不过既然人家提议了,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再说人家是客人,这客人的要求,自己能不答应?。

    “一切都由黄先生,我也没有意见。”王著现在还在回味着那对联。

    “好,既然是对联,我呀拿出来一点彩头,这里大概有十两足色的黄金,最后的获胜者将获得这个彩头,你们觉得如何?”

    “其实这里就我们三个,黄先生身边的这位大字不识,也不会参加,四哥儿你可不要让老夫失望呀。”

    王著奇怪的看了一眼赵承嗣,似乎很想让他赢似的。

    大宋铜钱本位制,可是黄金也是可以用的,只不过用的不多,那是可以和铜钱互相兑换的十两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一两白银=一贯铜钱=一千文铜钱,而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这黄二拿出来是名副其实的巨款。

    虽然现在赵承嗣家中也小有资产了,但是十两也确实不是小数目。

    身为提倡者黄二起了一个头,当然刚开始他只是说了一个字,就像东对西,南对北的,慢慢的增加难度,笑话,赵承嗣这个在后世虽然对对联不怎么精通的,有着华夏两千多年文化积累的人,怎么会畏惧小小的对联。

    几轮下来他们都是平手,黄二和王著越来越惊奇,这个人他们调查过,一个出现在丽春院的陌生人,还是一个小厮,可是想不到有这样的造诣。

    “王老,二哥,现在轮到我了吧,只要你们两个任何一个人对出来就算我输了,听就好了我的上联是寂寞寒窗空守寡!”

    “四哥儿你好大的口气,虽然你表现的不俗,但是还会死有些自大,本官自幼熟读圣贤书,这对联是小道而已,看本官打破你的幻想,这副对联的下联是,恩,不行,不合适,这也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