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当涂铁矿-第2/3页





    到马鞍山镇只有半个时辰的路程,这是王正起的名字,也没有很赶。

    这是一个很好的浅表铁矿,开采起来很方便。淮南的煤矿运来烧制焦炭,就可以启动另一个钢铁基地。前提是自己要守住江宁州,如果被蒙古人占领,就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还加强了蒙古人的力量。

    王正与大匠们商量了半天,定下细节,一边开采建冶铁工坊,一边铸城。初步可以生产生铁粗钢,然后计划做冷兵器和炮弹。水泥在安达曼王国已经广泛使用,在前些年并没有把这个技术引入江宁,当时立足未稳,各州铸城用的还是烧砖。

    王正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水泥堡垒群,烧水泥和螺纹钢线材。

    如果将来蒙古人要进攻这里,恐怕要付出十几万人的代价。他们现有的攻城技术是无法攻破堡垒群的。

    同时在未来的数年里,也要在寿州、庐州、光州、淮南煤矿等处修建堡垒群。

    这样就可以把一马平川的苏北锁住,结合江淮弥补的水网,蒙古骑兵就失去了优势。

    王正本来只在这里待一天,不过他发现陈风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后,就觉得多住一天。晚上在陈家大院吃晚饭,陈家族长出面作陪,陈风的几个哥哥在外经商,没有回来。说起来陈家只有一个秀才,却最后放弃做了江宁的官,这家人赌兴也很强。

    陈家有枪棒教头,几十名看家护院,据说村里还有数百名村民演武,战时可以组织成民团。江宁州要求全民持兵,迥异于大宋,所以冷兵器是不缺乏的。这算得上地主武装了。

    王正饭前很有兴趣的让欧洲武士和枪棒教头对练了一下武器。在身高体力上,枪棒教头还是吃亏的,技巧则高明一些,最后算打平。只是王正看得出,如果在战场上,几十个欧洲武士对上百个枪棒教头,对方也是死亡的命运,这就是军队战斗和武功的不同。

    战马马鞍上都配备长矛和双筒猎枪,这已经是骑兵军团的标配,近距离攻杀很有效。

    陈风对此很感兴趣,小青拿来一只,让他试射了两枪。陈风对这花园里的花山石离开十五米射了两枪,这一面的二尺径面上斑驳坑洼,威力惊人。

    王正看了他一脸眼热的样子,说这枪送你了,又让小青拿了一盒子弹,五十颗装。

    陈风欢呼一声,少年人的心性毕竟还没有消退。

    和族长攀谈了一席话。陈家族长,也就是陈风的老爷子颇有见识,对大宋这些年的变化连连叹息,认为蒙古人必定会卷土重来。也说起当地风土人情,介绍的很详细。

    王正也考究了一番陈风,决定饭后去当地青楼,看一看少年人的历练。

    陈家族长借口自己年岁大了,要早睡,其实这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下,谁也没想请老头去,否则大家都很尴尬,放不开。

    小青眼睛眨阿眨的抱着王正的胳膊说我也去。王正说你要是不放手,别人就以为咱俩有短袖之癖了。

    小青哼了一声,放开手,鼻孔朝天说:我要去。

    一群人上马,陈风领着前去。一看这小子熟门熟路的样子,就知道不用多考察了,花丛中少年郎。

    当地最大的一家青楼金花楼,比江宁规模还大了些,这主要是江宁十里秦淮寸土寸金,这里地皮没有那么贵。老鸹亲热地过来招呼知县大人,一边眼光瞟啊瞟的一圈就把人都看在眼里。

    几十个洋鬼子还是蛮吓人的,这里不是江宁,没那么多老外。

    最大的包房也放不下人,陈风就包了二楼一个开放的楼面。这是寒冬腊月,否则包一个院子,姑娘们在院子里跳舞也是可以的。二楼向楼下看可以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不是所有人都进来,一半武士在外值班,待会儿轮换。

    王正、小青、陈风、几个大匠、一半武士,把二楼对着舞台这边坐满。

    王正一挑大拇指,说:“小子安排的不错。”

    陈风露出大牙嘿嘿笑笑,金玉楼的几个头牌姑娘过来这里坐下。足见陈家的势力在本地影响颇大。王正不喜欢前胸贴后背的妹子,再说有些姑娘身体都没长成,算怎么回事。所以王正在江宁也去过几次青楼,头牌倒也没看中几个,偶尔有过了十八岁的女孩子,诗文出众,因为他掩饰身份,对方青眼才子,或有豪门公子在背后,王正也不想在这上面费力,过于轻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