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得陇望蜀
常山盘蛇窥远国,横剑劈尽万仞山,马上桥头问天下,今朝不负少年头。
交趾城内,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经过三个多月的剿匪。闽军渐渐镇压剿灭了十二使君的叛乱,稳稳地在交趾扎下了根。为了犒劳三军,闽王王继汐特地在交趾城内大开庆功宴。
宴会之上,美人如玉,剑如虹,倒是少有的热闹景象。正在众将以剑击柱,开怀畅饮的时候,却发现王座之上的王继汐却眉头紧锁,很是不开心。
“大王,数月征伐,总算扫平交趾,将当地土豪一举歼灭,正是大喜之日,大王为何如此忧愁啊。”个性直爽的虎大威借着酒意问道。
“唉,我有一块心病在心头。”闽王王继汐唉声叹气道。
“大王有什么心病,找个大夫治了不就好了。”虎大威愣愣地说。
“这贪心病怎么治。”
“贪心病?”闽王的话让虎大威等一干将领都坠入迷雾,不知所以,只好把答疑解惑的询问目光投往一向最深知闽王心意的南宫灏。
“大王莫非既已得陇又复望蜀”南宫灏心里如明镜明镜一般。
王继汐默然颔首。
“蜀?”众将似乎有所感悟道:“大王,莫不是要讨伐蜀国。”
说完,一个个攘臂持剑,欢呼雀跃,蜀地号称天府之国,比这交趾富庶多了,将军们一一个争着要做伐蜀先锋。
却没想到,闽王摇摇头道:“不是蜀国。”
“那是哪里?”这下众将又懵了。
“大王想要的莫非是大理国。”南宫灏一语点破。
“大理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故土,今日为土人所据,以往本王在江南,眼不见心不烦,也懒得管。可既然大军已经到了这里,那咱们就搂草打兔子,一锅端了吧。”
“对,对,不管是兔子还是王八,只要是大王想要打,就往死里打。”王继汐话一出,一马就引起喝红眼了的将军一阵应和拥护,但他们许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这个大理在哪里?
“军事将军,这个大理是个什么东西呀?在哪儿呢?”为方便指挥,南宫灏在军中也挂着军师将军的将衔。欢呼过后,才有将军懵然问南宫灏道。
“就是三国时,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南中。就在益州之南,我们交趾西北,咫尺相邻。”南宫灏道如实说道。
“嗯!”王继汐转头问道:“中丞,你说,这个大理国可以打么?”
南宫灏捻须思索了一会说道:“大王,我看可以打,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打下来。”
“哦。如何说。”王继汐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显然,他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因为南中,很乱!”南宫灏细细说道:“前唐时,南中为南诏所据,唐军连征而不克,只能迫其臣服而已。后来,南诏国相郑买嗣叛乱,杀南诏王,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
“是么,这样看来,这个段思平还是个人物啦。”王继汐一向喜欢听开国的故事,因为他自己也在做开国的事业。
“正是。”南宫灏如数家珍地说道:“段思平,祖籍大理喜洲,始祖段俭魏。唐朝天宝战争中,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副将,由于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国家多事,南诏覆灭,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后来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段思平随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渡河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成功渡河,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就是如今的大理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