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蒙坑许劭-第3/4页
“不过…”周澈又有一点儿忧虑,“咱们这么做,许劭会不会找人弹劾孟德呀?”
“不会的。”装扮成衙役的楼圭这才插话,“他名气太大,怎么好意思让人知道栽了这么一个大跟头呢?咱们只传风谣,不说出来历,就没关系的。你们想,要是叫人知道他许子将被当做抢亲的,抢的还是个农汉的婆娘,还是跛子、歪嘴,他哪儿还有脸见人呀!”
说罢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事可不能叫乔公知道。”曹操忽然想到这一点。
“没事儿!老师知道了只会夸奖你聪明。”楼圭不以为然,“你还不知道吧!老师当年办的这类荒唐事一点儿也不比咱少,当年他当上谷太守的时候想征召隐士姜岐,姜岐不肯出山,他就叫督邮传话‘你再不出来见我,就把你老母亲改嫁别人!’一郡的人都笑疯了!”
几个人一听又大笑起来。
“哈哈…”蔡瑁乐不可支,“肚子都笑疼了…我可得赶紧回去了,外面还一堆人呐!我一早把姑丈的家丁、苍头、丫鬟、婆子都叫出来跟我扮百姓,这会儿恐怕姑丈大人还在家里纳闷呢,家里仆人都哪儿去了?”
“哈哈哈哈…”几个人笑得都坐在地上了……
这天的事情过去了好长时间,几个人只要一见面都还笑个没完。
后来许攸也知道了,问曹操对这风谣是否满意。
曹操沉吟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没我想象的那么好,不过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坏。”
周澈望着那飘落的秋叶亦是在心中感慨道:不愧是千古人杰啊!
.......
在汉代,迎接秋天是十分麻烦的事,一切都要按礼法行事。立秋以前十八天就要开始准备,先是祭祀黄帝陵,帝王要亲自前往,京都官员也都要身着黄衣随驾祭祀。奏黄钟大礼之乐,百官齐唱之歌,献之舞。
祭祀一直要持续到立秋之日,那一天过子时夜漏五刻,京都的百官都要除去黄衣换上皂领白衣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这个仪式到天亮结束,百官再脱掉白衣另换绛色朝服,这种朝服一直要穿到立冬。但白郊之礼结束还不算完,接下来还要供奉陵庙,由太宰令事先准备好一头麋鹿。皇帝乘舆到近前,亲自搭弓射箭猎杀麋鹿,派遣太宰令、谒者骑快马持鹿赶往陵庙贡献。然后武官带京师武备兵马操演战阵,要布孙吴兵法六十四阵,然后斩杀牲畜,号为战阵之仪、斩牲之仪。最后帝王才能回宫,并赏赐文官束帛,这一年的迎秋仪式才算彻底结束。
皇帝射杀麋鹿一来是为了祭祀陵庙以示诚孝,二来也是迎合秋天肃杀之气。所以在这一天之后,士大夫和民间的射猎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官宦子弟、世家族人、公府幕宾甚至太学生纷纷服武弁、骑快马、背弓箭到郊外游猎,这也算是一种流行的消遣方式。
就在周澈、曹操作弄许劭几天后,袁绍刚好被朝廷任命为濮阳长。眼看就要去上任,想来京都还有不少的朋友故交,干脆约出来玩一趟,既算游猎又算辞行了。他找来袁基、袁术商量了一番,决定共同做东,把各自的朋友都约出来。
大家得到邀请各备车马从人,齐聚西郊。周澈、曹操、楼圭、王儁、许攸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边让、孔融二位名士,另外又多了两个十五六岁的小子。
关于孔融、边让,周澈虽未见过,但还是比较熟悉的。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帝师,父亲孔宙是泰山都尉,他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圣人之后,年纪比周澈诸人都大。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莫看才二十出头,却名气不小,以一篇辞藻华美的享誉文坛。这两个人都与袁基、袁术兄弟相交深厚。至于那两个年纪较小的公子,非但周澈,其他人也都不认识。
“诸位兄台,我来介绍一下。”袁绍的声音里透着兴奋,“这位小公子是张孟卓的兄弟张超,是替他兄长来看望我的,大家多亲多近不要见外。”
张超个子不高却显得精明伶俐,兴高采烈给大家见了个礼。
“这一位…”袁绍又指了指另一位小兄弟,“可了不得!他叫臧洪臧子源,是新进太学童子郎。他的父亲大名鼎鼎,就是出使西域,名震羌人,在会稽殄灭反贼的使匈奴中郎将臧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