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盗马案发-第2/4页





    周澈敏感地听出了他话里意思:“本来?”

    “是的。最先他们是计划在横路亭劫马,但后来改变了主意,换在大吕亭(今河南新蔡附近)来做。”

    “却是为何?”

    “澈君近日为防盗寇、操练里民,召集了上百人,三日一训,声势甚大,黄氏有所听闻,怕会因此出现变数,故而将劫马的地点改在了大吕。……,他虽换了地方,但谁知会不会再改主意?所以,我今夜前来,特将此事告与澈君,以供澈君早做准备。”

    黄家临时改变犯案的地点,这倒是没有想到的。

    周澈心道:“看来我这聚众操练之举,虽或离打造班底尚早,但至少在‘备寇’方面已经挺成功了。”拜谢姜枫,说道:“君奔波百里,不顾危险,来告诉我这件事。澈深感恩德。”

    “相比君恩,这点事儿算什么呢?”

    姜俏忍不住插口,说道:“阿兄,黄氏富贵郡中,却不思报国恩,而竟为此鸡鸣狗盗之事;且虑事不密,事尚未做下已被人知晓。正如阿兄所言,这是取败之道啊!他们家早晚要败落的。……,阿兄,以我看来,这黄家不能久待。”

    姜枫叹了口气,说道:“我亦有此意!不是因为黄氏早晚要落败,而是因为我家清白名声,怎能与盗寇为伍?……,澈君,我今夜来也正是想与你商议此事。”

    周澈劝道:“黄家虽横行不法,但短日内还不致败落。姜君姑且再委屈些时日,等到明年,看看朝廷有无大赦再做决定不迟!”

    “虽得澈君照料,但阿翁住宿亭舍中,没有邻舍谈笑,亦必苦闷,而我却远在黄家,既不能承欢膝下,又因寄人篱下,不得不与黄家宾客强笑周旋,这不是为人子的道理。我度日如年。澈君,我意已决,这次来我就不走了。”

    “不走了?”

    “我要投案自首,请澈君明天就缚我去官寺罢!”

    “这怎么能行?君今入官寺,正如羊入虎口,必有去无回!姜君,三思三思!”

    “我宁愿舍身就死,也不愿阿翁长住亭舍。”姜枫的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孝顺至极,实在不能忍受他的父亲天天住在亭舍。

    周澈再三劝说,他只是不听,无奈,给姜俏使个眼色,叫姜俏来劝他。可姜俏说说也没有用。见姜枫看来是下了决心,周澈低头思忖,他当然不肯坐视姜枫就死,忽然想起一个办法,说道:“姜君,我有一计,既可保全你的性命,又能使县中释放阿翁归家。你可愿一听?”

    姜枫不相信,姑且问道:“是何计策?”

    “君可知刘玄,更始公么?”

    “可是刘圣公?”刘玄刘圣公是光武皇帝的族兄,在新莽末年被绿林军拥立为更始帝,姜枫听说过,点了点头。

    “刘玄寒微时,其弟为人所杀,他交接游侠、剑客想要报仇。但他交接的人中,有一个犯了法,供出了此事,因此他被县吏追缉。他跑到平林这个地方躲藏起来。县吏便囚禁其父,欲迫其自首。”

    这与姜枫的经历差不多,姜枫问道:“后来呢?”

    “刘玄想出了一个办法,两全其美。”

    “什么办法?”

    “他诈死,使人持丧归家。县吏因此释放了他的父亲,而他也得以逃匿,保住了性命。”

    “诈死?”

    “此两全其美之法。姜君既不愿阿翁久在亭舍,何不效仿?”

    姜枫沉吟不语。

    姜俏喜道:“此真良策!”后悔不已,“刘玄诈死之事我也知道,只是却怎么就没想到呢?”极力劝说姜枫,“阿兄,阿翁素来疼你,你若就死,他必悲痛欲绝。澈君说的这个办法实在两全其美!”

    姜枫有点不愿意,“诈死”怎么能是大丈夫所为?但姜俏说的也很对,如果他死了,他的父亲肯定会很难过。一边是自家的名声,一边是阿翁的难过。他很快做出了选择,说道:“便按澈君此计!姜枫明天就请人持丧归家,诈死隐匿。”

    做出了这个决定,姜枫也不急着见父亲了。反正用不了两天,他的父亲就能被释放回家,他也能通过诈死偷偷与父亲见面,不急在一时了。他说道:“阿翁已经睡下,就不要再打扰了。澈君,姜枫这就去寻友人配合诈死。不多留了。”临别,又叮嘱周澈,“黄氏盗马事,君不可轻忽,虽然他们改在了大吕,还是做些准备为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