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徐州之战(151)-第2/3页





    还别不服气,难道说的部队吗,冀州军从颜良到下兵卒哪个在徐州军面前逃到好处了?仔细想想,这些年不一直都是败败败吗,虽然这一次说的好听大举南下,可出师不利,还没对徐州开战呢,在青州遇到这么多麻烦,被拖累在青州动弹不得,这难道还说明不了问题?

    这些年很多人都说刘澜不过是草莽野夫,只不过是运气好猜让他又了今天,当年只要他们愿意,刘澜早死了,可他却不这样认为,也许是对当年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吧,反正给他的感觉是在冀州之战第一次听到刘澜这个名字,给他的感觉是,他们在面对刘澜的时候没有任何胜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管统自然对刘澜充满了好,对他进行了解,从小卒到今天叱咤风云的人物,靠着一双手打下了一片天,如果这样的人都能被轻视的话,那他不知道这世谁还有资格被冀州那些人所重视,所以从哪个时候开始,他十分瞧不那些大言不惭的人们。

    不求你看清与对手的差距,但最少别长着一张嘴,什么都敢说吧,战这一个字确实简单,毕竟你不战场,死的也不是你的亲人,你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大将军面前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可情况你了解吗,甚至是用看待黑山军的眼光看待刘澜,连情况都搞不清楚说什么开战啊,这简直是不负责任。

    但管统的地位毕竟太低了,他的话虽然有些道理,但能够影响的人微不足道,甚至他连丑都影响不到,不过说起来,很多刘澜的事情,其实还是丑告诉他的,虽然他不知道将军嘴成天都嚷着要亲手宰了刘澜的人为何对他会如此了解,但正是因为丑,管统才对刘澜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如果以往他对刘澜的了解只停留在坊间传闻和过往经历的话,那么从丑口他了解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刘澜,他知道了讨董时期的刘澜是个什么样的情况,甚至他觉得,在讨董时期,没有几个人得刘澜,最少他是真心想要出力的。

    昌阳县,后世的地理位置大致在威海市登区宋村东,这里是东莱郡最南面的一座县城,而在其周围的亭里,更多的都是一些渔村,这里的百姓以捕鱼为生,之其他地方,这里的民风要淳朴许多,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百姓无须朝地里抛食,毗邻大海,这里有他们取之不竭的食物。

    在这里百姓也会耕作,当然算遇到灾年,只要家里有张,绝不会挨饿,虽然不会发家致富,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日子还算不错,再加在阎柔的治理之下,没有什么苛捐杂税,这一两年来可以说是牟平郡百姓生活最幸福的时光了。

    但好景不长,这里的百姓们别说战争了,连黄巾都没有见到过,至于后钱这样的强匪虽然偶尔会有,但都不成气候,哪想到突然来了这么一伙强人,不仅把昌阳县攻了下来,还夺取了官府的粮仓,足足万石的粮食。

    可以想象,连县衙都能存下这么多的钱粮,昌阳百姓的富足程度,百姓们开始人心惶惶,很害怕受到波及,不过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后钱并没有打算劫掠百姓甚至是乡里,甚至连义仓的粮食都没有动。

    因为这事,在昌阳县百姓们都称呼这是一群义匪,毕竟这个年头,兵荒马乱,实力才是最主要的,而想要实力壮大,钱粮必然是聚兵的不二法门,可后钱并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这一点,他在昌阳瞬间有了不错的名声。

    现在的后钱越来越明白名声对他的意义所在,如果以前名声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当他两次败在徐州军手之后他彻底认识到了名声的重要性,有钱有粮也许是能够让你招募到兵丁为你卖命,可是想要让人发自内心的帮你,好像夺取黄县,还得是名望,不然的话,他这一万人凭什么夺下黄县?

    在昌阳县,后钱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粮食,但还有很多粮食和铜钱却是他无法带走的,他在进行一番募兵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钱粮全都分给了生活困顿的百姓,本是穷苦出身的后钱看着那些领了钱粮之后痛哭流涕的妇孺老弱,眼眶瞬间也泛红了,这种滋味说不出来,是很激动,尤其看到他们高呼自己万岁,好像自己是王一样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