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徐州之战(121)-第2/3页
而这也是刘澜这些年能够如此顺利的原因所在,他来到这个时代,并不是想着以自己后世的眼光去改变当世之人,这很难,所以他要先融入到这个时代,而他则从开始学习隶属古开始,一点点让自己更为接近这个时代的人,在以这个时代人的角度去想办法来更稳妥的去改变他们一些思维。
最为简单的一点是贯籍户册,刘澜只用了很简单的办法取消了商籍,那是让更多人从商业之得到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是想成为商籍还是继续使用民籍,一目了然,所以很多事情也顺理成章的成功了,可如果他一来没有这些之前的布置,而是直接取消商籍,那么不仅是在士大夫阶层会出现反弹,在民间更是如此。
几百年来,百姓们能够自傲的一点是虽然穷但却又尊严,商人们虽然富,却连丝绸的衣裳都不能穿,所以他们算再有钱,也只能挂着商籍的标签,而一旦有什么战端祸事,这类人又会当牲口一样送战场送死。
但是从沛县开始,商人工人的地位开始改善,虽然大汉朝对商业一直较宽松,但环境的宽松,其实只是对于士族,他们能够从事商业活动,但那也是有别人去挂着商籍来背黑锅,对士族来说,他们在获取着高额的回报同时,还能继续在官路之继续行走,甚至有钱铺路,更为畅通。
在周仓带领着主力前往琅琊的同一时刻,高览已经在入夜时分进入了临淄城,因为与袁谭关系不睦,审配一直驻守在北海郡,不过他很快会被调回了邺城,因为当高览抵达北海时,会宣布这一道命令,而他手的部队则会变成高览的部曲。
至于袁谭,他也很明白自己的情况,手底下的部队本来都是颜良部队,只不过由他临时指挥,他可没想到一直霸占下去,这一次高览抵达,他当然很痛快交还了兵权,当然最为主要的一点是两人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从冀州之战结下的友谊,在到青州之战一起蒙难,可以说两人是真正的患难与共,这一次他没有机会与高览一道南下徐州了,但特也明白,自己还能留在青州,虽然是父亲开一面,但何尝不是高览求情,他才能有这么一个粮草官当着。
至于青州刺史,他虽然也看重,可是这私兵毕竟才组建不久,才训练几个月,根本不可能起到作用,所以他也很识趣的不想掺和,把分内的事情做好,至于以后的事,当然是要等自己新练的部队成型之后再说了,现在嘛他要和青州之战后的情况一样,卧薪尝胆。
毕竟他和高览的情况不同,袁谭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世子之位,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更出彩,而高览则更看重拜于刘澜之手,尤其是青州一战,他的本部人马几乎损失殆尽,致使他到现在一直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部曲,以后能不能再次独立带兵本来以为希望渺茫了,结果主公又想到了他,再一次启用,虽然还是没有属于自己的部队,但是这一回的情况却不同了,他带着冀州的主力部队,三万人,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啊。
曾经在竞争这一位置时,他败给了麴义,才有了后面麴义剿灭公孙瓒,虽然他不敢保证自己也一定成功,但最少也不会太差,都说人相轻,其实高览心对麴义还是多少不太服气的,只不过麴义是在冀州之战表现的更出色一点罢了,但并不能证明自己他差,如果互换一下位置,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许特不会麴义表现的更好,但是麴义却一定会他表现的更差。
这一点高览有自信,对手赵云因为冀州一战成为了天下名将,武榜第二,世人皆知,他能有这一切不是踩着自己位的?换了麴义,碰赵云这块硬骨头,只怕损失的更惨重,这不是他看低麴义,而是私曲终归是私曲,他率领的部队毕竟只是私曲,与大将军的主力冀州军无法拟,失败在所难免,而麴义却用着大将军的主力部队来为自己赚取了不世之功,这更像是欺世盗名罢了。
所以高览是不大认同麴义的,当然尤其是最后麴义被杀,更是坚定了他这样的想法,其实高览却忽略了一点,不管麴义死没死,他已经成为了冀州军下不可能绕过的一道坎,尤其是随着麴义的死去,接下来的继任者,势必都会与其横向较,这是必然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