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寿春之战(152)-第2/3页





    不管刘澜如何强势,有一点是他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必须要考虑将领们的情绪,不然指挥让他们寒心,除非他能够像以往那样去说服他们,可是他制定很难,如果这时候情绪还在自己的手中,没有关己则乱这类的情况发生时,那么他们或许会冷静的做出选择,但是现在不一样,退到广陵,他们每人甘心,尤其是主动后撤,更是觉得窝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群情激奋都要夺回青徐,反而他再继续要去吴郡或者九江乃至去打曹操,那么只会寒了将领与士兵的心,这是危险的信号,虽然刘澜把军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他帐下不管是那一名将领寒心离开甚至是带着部队离开,对他来说都是打击。

    之前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他所设想的蓝图一步步发展进行着,成功让他自信,甚至是盲目自大,的话就是命令,必须要执行,毕竟在军中只能一言堂,只能令出一人,但是有一点他却忽略了,那就是将领乃至士兵的情绪。

    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这一切也让他冷静下来,军中令出一人没有问题,但是必须要听部将们的看法,就好像放弃青徐他知道自己的战术在当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战争的变化却超出了所有的设想,也才有了现在这样一个相对不利的局面。

    刘澜直接把后两个建议说了出来,对于吴郡,没有有兴趣,也是打吴郡还用商议吗,在场的任何人,谁带着本部过去都能拿下来,吴郡就是他们到嘴的鸭子,飞不了更跑不了,只是早打晚打的问题,完全不用那吴郡在这样的军事会以里来说事。

    众人的态度如此,刘澜也是尴尬的咳嗽了几声,他很赞同众将的说辞,吴郡跑不了,也不会对他们有多大的威胁,就算是他们与乌程的山贼联合,但是这样的部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战斗力可言,对于百战精锐的他们来说,根本就构不成任何危险。

    相反,当刘澜说出孙策的名字时,他明显看到关羽的眼睛在这一刻睁开了,眼露精光,当然还有黄忠等人,他们都是参加过九江之战的,虽然也是关己则乱的代表,但显然他们愿意选择九江的另一个原因是知晓主公的想法,更清楚过早参与到曹袁之战是完全没有任何好处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拿九江下手,到时候在回军夺回青徐也不是问题。

    在九江这件事情上,终于出现了支持声音,而刘澜趁机说道:“那么已经很明显了,攻曹南下吴郡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一旦曹袁开战,势必会是一场大战,也许不会太长久,出现袁绍一路势如破竹的情况,但只要我们把部队往北动一动,绝对能够对袁绍进行震慑,同样的道理也试用与曹操,所以我们掌握着主动权!”

    徐庶站了起来,道:“不错,现在是三分作战,如果三方都能保持中立,我们三方就绝对不会生出任何战事,因为不管谁对另一方开战,第三方只要出兵支持被攻击方,那么攻击方势必就会撤兵,但是因为袁曹的联盟问题,我们真正能够联合的,其实只有袁绍,而曹操受制于袁绍的淫威,他敢答应和我们联合对抗袁绍,却势必不敢拒绝与袁绍共同攻打我们,所以我们如果在袁曹大战的初期就去攻打袁绍的话,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事情就是逼着袁曹再次联盟,诸位将军,主公舍弃青徐,好不容易让他们兵戎相见,难道我们还要再让他们联合在一起吗?”

    叫嚷最凶的臧霸偷偷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迅速瞥了一眼另一边的黄忠,这是他在刘澜身边唯一可以相信的人,虽然没什么分量,但最少是一大支援,而其他那些能够跟他说上话的,第一个王修不在厅内,其他诸如徐方和徐盛,此刻却在认真聆听着,或许此刻他们已经完全被徐庶说服了,这么打好的局面,好不易燃出现的局面,难道就这么放弃,再让关东的局势重回一年之前吗?

    “主公,这就是你的最终想法了吗,为了引起曹袁大战,您不惜放弃青徐,可是您真的确定能够起到效果和作用吗?这件事看起来不太容易啊,我们要渔翁得利,可是这二人也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吗,也许初期他们一时之间想不到,可是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上当,甚至还会再次联手,攻打广陵。”说话的是赵云,他很冷静的听完徐庶的话,最初是激动,可是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有些担心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