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大战开启(42)-第3/3页





    孔连摇着头,有些激动:“孩儿来时,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可是当孩儿来到秣陵之后,看到叔父您的处境,孩儿才会如此坚持,以叔父您的能耐,别说九卿少府了,就是三公也绰绰有余,可是您现在在秣陵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啊,孩儿为叔父您屈啊,叔父您的才学,世人谁人不知,可那刘澜,却如此欺人太甚,什么劝学从事什么典学校尉,叔父您当初在北海,怎么说也是一郡太守,到了秣陵,就成了这教书匠了?连家父的县令都不如,这样的刘澜,叔父您还留下来干什么?

    孔连有没有才学,有,可他并没有用到正路上,尤其是这些年天下大乱,什么儒经在这个世道根本就不可能有所施展,所以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研究人心之上,就逢迎讨巧这一点上阵没人比得上他,当然他最自得的还是透视人心。

    叔父自从拒绝了刘澜出仕,就一直买醉,这是为了什么,空有抱负而无法施展,不然的话他就算再嗜酒如命,也不可能成天买醉,这是为了什么,破罐子破摔,他有怎么能忍心见这叔父沉沦下去,所以有些话,他必须要说。

    叔父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你必须要去一个能展您生平所学的地方,在刘澜这里,是为了大汉的天下,到天子身边,更是为了大汉的天下,叔父,怎么这个理儿,您就是看不懂呢。

    孔连这番话,说的那叫个声泪俱下,可是只有孔融明白这其中他和刘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不是坊间的这些传闻那么简单,而且典学校尉那都是在他拒绝了丹阳太守之后刘澜的无奈选择,不过照样被他拒绝了。

    自从北海为政一方之后,他明白自己,并不适合为地方主官,可是对于治学,他又少了那么一份热忱,所以才会只是以刘澜幕僚的身份留在秣陵,而不是坊间所言,刘澜欺人太甚,根本就不把孔融放在眼里。

    而且正值壮年的孔融,因为这件事情之后,被背负了骂名的刘澜还多少心怀愧疚,可是刘澜却根本没当回事,这件事的背后,是有人刻意要抹黑他,说什么一边招贤纳士,一边连身边的名士都不重用,就算招贤能招到人才,刘澜又怎么可能会用。

    刘澜出面辟谣,孔融现身说法,然而在百姓眼中看来,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就好像孔融确实没有收到重用,所以不管刘澜说什么,事情都无法改变,好在,江东的氏族受影响,但寒门却积极,去年冬季之后的招贤,硕果颇丰,尤其是在郑玄先生和孔融的现身说法之后,使得秣陵的招贤馆爆满,这都是意外的收获。

    也是袁绍所没有料想到的,可以说,从那一日其,他和这几位诸侯的战场就变得越来越多,不过他早就布局,这一次吃了亏,但以后,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内卫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当然,这些谣言,可不是只有他袁绍和曹操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