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初战交锋(30)-第2/3页
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的纪毣在睡梦中被叫醒,听闻纪灵相招后,纪毣整整衣冠便虽他而去,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营中灯火通明,尤其是纪灵的大帐之内,离这老远,就能通过大帐的‘阴’影看到他一人独坐在大帐之中,虽然不确定发生了何事,但就他对纪灵的了解,这样子的纪灵完全是心神不宁的表现,从这一点便可判断出,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纪灵正在为此苦恼呢,不然他不会是现在这个表现。
此时的纪灵担忧着杜及,深怕其遇到了意外,偏生就算知晓可能出现意外,他还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的局面,自从讨董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来,再换句话说,自他出道以来,就从没有发生过这类的事情,从来都是别人惧他如虎,何尝出现现在这样畏首畏尾的情况?
尤其是与张飞几次‘交’手之后,就彻底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徒有虚名罢了,那所谓的武榜把他列第六简直就是笑话。
其实这也是纪灵看不上张飞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从武榜问世,世间武人虽然并不把他当回事,可嘴上虽然如此说,可心里谁不想着榜上有名?纪灵就是如此,可偏偏榜上并没有他的名字,这让他怎能不气?
但气归气,他还能借口说编者孤陋寡闻,可兵器谱问世之后,他就坐不住了,原来并不是编者不知他这号人物,不然也不会将他的三尖两刃刀写入兵器谱,如此一来就只有一种解释了,在编者看来,他连进入武榜的资格都没有。
这对纪灵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虽然他并不需要去向世人证明自己,但张飞的出现,让他觉得可以让只要击败他,也就等于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他嘴上说着他无须登上武榜证明自己,可终归能否登上武榜关乎着武人的颜面,他又如何能不在乎?
其实对于登上武榜,不能说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对于每一个习武之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谁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武榜之中,被世人所熟知。
纪灵一直在努力,寿‘春’之战,他把张飞撵得到处跑,但因为最后的战局,没能向世人证明自己,他认了,但这一回九江之战,他信誓旦旦而来,可结果却是这样一个局面。
他很清楚,这已经不是他与张飞个人能力的比拼,而是背后庞大势力之间的抗衡。
显然,现在的情况他和他背后的实力已经很难与刘澜证明抗衡,这是世人都清楚的事实,刘澜的强,早在讨董时就为世人所知,但在当时,刘澜虽强,但并不足为虑,因为他当时只有辽东一郡,人少粮缺,只能成为别人的依附,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最最初攀附公孙瓒改为了陶谦,势力扩充并得到了发展,这无疑是他走的最正确的一步棋,而这个时期的袁术,却与其背后的两股势力,公孙瓒和陶谦结盟,就这样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但因为刘澜对徐州的觊觎,纪灵明白主公与他翻脸是迟早的事情,这也就是第二次消灭他的时机,这个时候的刘澜,羽翼尚未丰满,如果这时出兵将其除之,轻而易举,然而孙策又放弃了这一绝佳机会,而原因则是他在对付丹阳的刘繇和刘澜之间犹豫不决,可最后,他却对这两股势力都放弃了攻伐,白白错过了绝佳的机会。
自此之后,有了徐州的刘澜德乙快速发展,以前制约他的地盘、人口、钱粮有了稳定来援,如此一来,没有后顾之忧的刘澜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壮大自己,辽东产军马、骑士的地方,从而让刘澜的骑兵横扫中原,而这只是开始,后来刘澜因刘繇与袁术撕破盟约,帮助刘繇将孙策击溃,又占据了盛产‘精’锐步兵的丹阳地区,钱有了,粮有了,现在骑兵步兵都有了,刘澜势必会迅猛发展,但没想到的却是,随着他的发展,此消彼长之下,原本关东实力最强的他们,却渐渐被刘澜消耗蚕食,逐渐沦落成实力最弱的一方。
在九江之战之初,纪灵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他来的太仓促了,毕竟在半个月前,他还在准备着攻打濡须坞的事宜,但突然一道命令,他就不得不放弃筹备了数月之久的濡须之战,坐船渡过长江,绕道豫章,前来九江支援,一切都太仓促了,给他的感觉并不好,而事实也入他所料,从他踏入豫章地界的一刻,各种麻烦便相继出现,而最让他头疼的,无疑便是老对手,张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