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入城-第2/3页





    刘澜并未看到陶谦私底下的小动神作书吧,只是点头赞同糜竺的说法,道:“子仲所言甚是。”

    他看向徐庶道:“如今以徐州之兵,只能选择第二策,以为犄角牵制曹操,使其不敢尽全力攻城。”

    “正当如此。”

    随即对看陶谦道:“为今之计,我等在城外与曹操僵持,陶公在城内防守,互为犄角,若其赶来攻打一方,则另一方从后攻之,则可保徐州无虞。”

    “的啊公此言甚善。”陶谦沉吟半晌,点头赞许道。

    其余众人出声附和,只听刘澜继续说道:“在下与曹操有些旧情,不如遗书一封,若能以大义退之,总好过兵祸之灾!”

    “这……”陶谦心中有所疑虑,并不敢赞同。

    刘澜看出了他们的顾虑,高声说道:“何人为我执刀?”

    陶谦听他此言并非自己执刀而是让人代笔,心中的一丝顾虑顿消,看向糜竺道:“子仲,有劳为德安代笔。”

    等糜竺准备好帛纸,刘澜心中斟酌片刻,便朗声说道:“……”

    ~~~~~~~~~~~~~~~~

    徐州城内,一间密室之中。

    密室阴潮灰暗,不见阳光,漆黑的卧室内只点着数根蜡烛,灯芯忽明忽暗,还不时传来噼啪之声,只是一坐一立的两人并不理会。只是低声交谈。

    一位儒雅老者坐立在一张胡凳之中,品啜一口杯中茶水,道:“你将为父叫来所谓何事?”

    “孩儿是向父亲言说今日陶公试探刘澜一事。”说话之人,年在二十许间,英姿勃发,只是他虽然年少。却自带着一丝病态,反观胡凳之中老者,虽已花甲之年,但面色红润,发黑如墨,很是硬朗。

    而此二人,侍立者乃之前刚从徐州牧府中返回的陈登陈元龙,老者则是其父陈珪陈汉瑜。

    “哦?”

    陈珪将茶杯放在胡桌之上,看向陈登。道:“我倒是很好奇这个刘德安是答应了,还是拒绝了。”

    “他拒绝了。”陈登说着便将今日在州牧府的事情详详尽尽的复述一遍。

    “沉得住气,当真沉得住气。”

    陈珪点头嘉许道:“看来还是个可造之才,多多留意一下此人。”

    陈登大吃一惊,道:“难道刘澜是在装?”

    “正是。”陈珪点头笑道。

    “可是孩儿见其并不是神作书吧假。”陈登想了想今天刘澜的表现,更加肯定道。

    陈珪说教也似的口吻,道:“你还太年轻,嫩了些。自然看不出,瞧不明白了。”

    陈登难以置信的看向父亲:“可连陶恭祖都没有……”

    “哼。陶恭祖看不明白的事,又如何能够瞒得过老夫?”

    陈珪不屑一顾,道:“你记住了,有的事既使眼睛看到了,耳朵听到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陈登虚心请教:“那如何才能分辩真与假?”

    “你自己慢慢体会。到时自知。”

    陈珪看向儿子陈登又道:“其实连我也说不清,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刘澜不会不觊觎徐州,不然他又如何能来?”

    “孩儿知道了,孩儿一定会多留心他的。”

    顿了顿陈登继续道:“父亲。难道真到了这种时刻?非要……”

    “你难道看不见吗?”

    陈珪怒其不争道:“看不见陶谦将徐州治成了什么样子?”

    “可是……”

    “你看看陶谦重用的那些丹杨军,平日里神作书吧威神作书吧福,连我陈家也不放在眼里,现在曹军一来,才多久的功夫,便失了大半的土地。”

    端起茶杯浅啜一口,润了润喉,继续说道:“好在现在我还能说上话,而且丹杨军又损失惨重,如此良机,怎能错过,到时只要将东海的糜家,彭城的张家联络好,不怕他陶恭祖不交出徐州牧来。”

    “为什么不在本郡寻找,反而找个外来人?”

    这是最困扰陈登的事情了,他到现在也没有明白其中的玄妙:“若其与陶谦一般,岂不是得不偿失?”

    陈珪的心情看来极好,耐着性子解释道:“不能不考虑陶恭祖,毕竟他手上还有丹杨军,若是我们选了本州人,只怕他不会同意,但若是外来人,那他说什么也会同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