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衣带诏(2)-第2/3页





    “有王越在,只需一剑,曹‘操’还不当即毙命?”

    “国舅,您这么知道王越愿意呢,这可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他杀了曹‘操’他自己也活不了,而且他还是虎贲郎将,依汉律,无明诏而擅杀大臣,只怕对天子声名有亏啊,你说我们几个除国贼,使什么方法都无妨,可让天子声名有亏,被世人议论,这绝对不行。”

    董承说白了是武将出身,虽然现在贵为国舅,可有些事情还是‘毛’糙了点,把握不好分寸,不像王子服凡事都考虑的那般周全,可他只考虑周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也不成啊,有点不爽道:“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依偏将之见,又当如何呢?”

    王子服换了盏茶水,慢慢品啜着,好一会计心来,道:“曹‘操’许田行赵高之事,其野心昭然若揭,而这时候曹‘操’也一定在等着天子和我们会做出些什么动静来,如果这个时候只考我们内部发难,那么绝对没有任何的胜算,所以除董卓有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董承听他说完后频频点头,连忙问道。

    “内外夹攻,双管齐下,让曹‘操’自顾不暇,则我们才能有机可乘,到时候外患重重,我们则在内部加一把力,曹‘操’那还不是必死无疑?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诏告大下,以逆臣贼人审判,将其明正典刑,才是一劳永逸。”

    “外部,你的意思是袁绍?”

    “不,刘澜!”

    “刘澜现在自身难保……”

    “非也,刘澜现在虽然自身难保,可其毕竟乃汉室后裔,起袁绍不是更值得信任,若联袁绍,反而是引狼入室,反而不妥。至于此人现在的情况,我倒觉得并无大碍。”“

    董承眉头一皱,道:“怎么,你还看好了那刘澜能够在徐州反败为胜不成?”

    “吾可没说,但国舅难道忘记了袁术的传闻了,听说曹‘操’是为此事专程回来的,看来是**不离十,那袁术是真的要反了,到时候我们只要发动朝臣,‘逼’曹‘操’讨逆,刘澜不能够腾出手来对付曹‘操’了吗?”王子服信心十足,而董承则也有些被他说服了,心盘算着,越盘算越觉得几率很大,正在他下定决心的一刻,听得王子服又道。

    “那曹‘操’自视甚高,而且又喜欢以忠诚自居,袁术谋反,他绝对不会置之不理,而这是曹‘操’的软肋,他既然在乎名声,那么我们以名声压他,让他范,到时候让他损兵折将!”

    “损兵折将又怎么个说法?”

    “只要决定曹‘操’出兵讨逆,我们可以以天子的名字向四方诸侯发布讨逆令,让他们出兵讨逆,而同时我们还要把天子血诏再发给这些诸侯,到时候消灭了袁术,便是他们奉诏讨伐曹‘操’之时,只要乘其不备,曹‘操’不管是战死还是大败,我们在内部乘势而起,则汉室可定矣。”

    “妙计,妙计!”董承的目光瞬间变得神采四溢,随即又皱起眉头,道:“只是乃降暗谕,不知我们要给其他诸侯同下暗诏还是明诏才好?”

    “虽然天子降下暗谕,是怕为曹贼所知,然谕旨即到我手,则必须要让天下世人知曹贼之恶、天子所受之苦,如不将曹贼不赦之罪公布天下,到时诸侯又有几人肯前来勤王?曹贼如何得破?”

    “此事还得三思,若公之于众,曹贼必然要一查究竟,如今他权高势大,许都城内,皇宫下心腹密如牛‘毛’,到时必然查到天子与你我头,那时天子‘性’命堪忧,你我也必定为曹贼所害,与其明发诏谕,倒不如誊抄血诏,暗传于天下。”他说完之后,目光如电,盯着董承道:“国舅以为如何?”

    董承此刻何止兴奋,简直是光彩四溢,与王子服三击掌,共同发誓,道:“天神太一在,吾董承,吾王子服,今奉天子密谕,共商除贼大计,为过除‘奸’,为民去贼,匡扶汉室,九死不悔,如有异心,犹如此发!”

    说着董承去冠散发,割下须发一绺,王子服也有样学样,至此反曹联盟彻底结成,两人立誓完毕,各奔东西,为除曹大业奔走。

    ~~~~~~~~~~~

    张纮失去了消息,可是刘澜和曹‘操’的联合出兵的事情却还需要继续推动,在这件事情刘澜还是非常积极的,可是刘澜虽然积极,但好像当时主要的反对人他们心其实并不是很愿意与曹‘操’和解,这件事情可以说在秣陵内部一直分为两派,只不过因为刘澜的原因,才让和解方占据了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