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徐州之战(224)-第2/3页
“沮授,主公已有论断,你若拿不出实质证据,最好不要乱揣测,临战怕这类的事情出现,会动摇主将的决心,到时候反倒不利前线的战事。”
郭图说的有一定道理,沮授也明白,临战对决最害怕的事情是主将犹豫不定,不仅贻误战机,更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可值得归知道,他的怀疑同样是有原因的,并非只是因为自己主观意识而觉得有蹊跷,他说道:“大将军,卑职所担心的原因,首先关羽在开城,应该不假,这件事算我等不在前线,也能够确认,可摄山营是否全部都在只怕丑和高览都不知晓,连他们这些前线的将领都无法断定的事情,那么高览做出徐州城不到三万人的论断依据何来?”
沮授直接让场内陷入到了沉寂之,所有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沮授的担心好像并不是没有道理,关羽在摄山营是不假,可五万摄山营再不斩开城谁知道?加入摄山营其有一部分在徐州城的话,那高览和夏侯惇抵达徐州城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他们已经不敢往下想了,因为这事可大可小,如果无法短时间拿下徐州而关羽又设计伏击丑,一旦将其击败,那等他返回徐州之时,高览夏侯惇将会腹背受敌,这一次的徐州之战也会彻底结束。
袁绍几乎没有任何思考,对沮授说道:“你说的不错,确实是我考虑不周,把徐州的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若非你提醒,还真想不到刘澜居然会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如果这只是寻常战事还则罢了,可这终归是关乎成败的徐州之战啊,他自然不可能轻易冒险啊,所以这件事沮授的担忧必须要认真对待,而在这件事情水落石出之前,他还不能对二人谁对谁做出结论,可他却能让二人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
沮授心松了一口气,他太清楚袁绍了,以前袁绍太冲动了,所以在很多事情其实有更好的选择,结果因为他的任性导致最后不可挽回,不管是冀州之战还是迎接献帝,这都是最好的示例,当然袁绍也有说对的适合,可是这一次终归不同以往,他可不敢冒险,让冀州彻底陷入被动之,所以这件事情不管真相如何,都需要暂缓先把真相搞清楚再说,至于之后是剥夺谁的军权,完全可以根据情形来决定,而不是现在通过主官做出的结论要杀掉谁又或是撤离谁。
而郭图和逄纪这两位老冤家,此刻对沮授则是连连佩服,那么简单能想到的事情,为何他没有想到,没有看透,如果他能早一点反应过来,也不会像刚才那么尴尬啊,如果他能把这样的结论说出来,那肯定会得到大将军的重视,也许不会短时间内取代沮授,但在大将军心他也要现在的情况好太多了吧,那样日后也自然有了取代沮授的机会。
这情况与当年田丰风光时的情况何其相像,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沮授力挽狂澜前去联系刘虞才奠定了他今日的地位,所以他现在还差着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虽然他也知道,颍川系里,真正的门面是荀湛,可他这人向来低调,也不愿卷入到争斗之,甚至连同时颍川系的他也不太帮助,可他不行,他必须要真正成为袁绍的心腹,这关乎颍川系日后在冀州的地位,更关乎自己日后的前途,如果大将军这样一直不太用他,而把他当做了幕僚,那日后他如何来振兴郭家?
郭家连续鼠辈都是朝廷之的大员,祖三公九卿甚至是司隶校尉都做过,之袁家、杨家这俩举世公族也许差了一大截,可除了这两家,他们老郭家也算的是有这么一号,可到了他这一辈,甚至是下一辈,你看吧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些胆小无能之辈,郭家现在唯一能扛起门面的人是他了,如果连他都在袁绍这里毫无存在感,可有可无,那郭家真的要彻底败落了。
大汉朝四百年,士族豪族自光武帝后蓬勃发展起来,有多少名门望族风光一时,又有多少名门望族家族衰落?虽然廋死的骆驼马大,可那一声声痴儿的寒门也够扎心的了。
郭图绝不允许郭家变成这个样子,他要再次振兴郭家,所以他只能在大将军手下不断被重用不断往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