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息-第2/3页





    韩信的背水一战也就能欺负欺负像赵国那样的软柿子。他的背水一战在项羽面前使就是扑街的命,所以不只是猪一样的队友,神一样的敌人也十分可怕。搞笑的是,在后来的《史记》中根本就没有记载,彭城之战大将军韩信是不是在彭城。

    赵宏看《史记》的时候觉得胜者王侯败者寇很正常,但是彭城之战时韩信竟然在史书上缺席,就有点太奇怪了。

    伴君如伴虎,也不知道是不是韩信最终的下场让同样遭遇的司马迁产生了共鸣。司马迁似乎在《史记》中有意为韩信粉饰----查看他的无韵离骚就会发现楚汉战争中汉军的败仗都是刘邦指挥的,胜仗则都是韩信指挥的。

    确实,如果没有彭城之战,韩信也像白起一样成为完美的常胜将军。可惜韩信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部长,在这场具有决定性的会战的时刻,不指挥打仗的大汉公司董事长刘邦其实可以不去,但是连刘邦都亲临前线彭城,难道国-防-部-部长却会在三秦地区负责建设大同社会的新农村么?淮阴侯当时肯定也是在彭城指挥这场决定性会战。

    彭城之战几乎使得汉军的元气大伤,老兵精锐几乎被横扫一空,被迫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项羽则差点攻进刘邦的大本营关中地区。这样才有了刘邦大量修建防御设施,亲自在荥阳,广武附近的正面战场牵制项羽的主力。而大将军韩信则带领精锐北上渡过黄河,进攻魏国和赵国等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达成从北面,东面,对项羽的战略包围的目的。这样才有了后来的背水一战。吃过饭后的队伍重新回到了在太行山的井陉道中

    两天以后……

    正当赵宏带领他的部落转过一个山梁的时候,半山腰的树林里突然冲出了三四十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这些流民男的女的都有,只见他们人人手持木棒,张牙舞爪的显得特别凶悍。

    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赵宏队伍中新来的流民的很多人表现的十分惶恐,一时间显得不知所措。

    “备战!“赵宏大喝一声的同时抽出了腰间的秦亭长的遗物——那把长铁剑。他的脸上表现的十分平静,俗话说将乃军之胆,赵宏知道如果这时候自己表现的十分慌乱,那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四大长老此时则驱使其他流民组织抵抗。

    在从保集寨出发以前,临出发前众人仔细地收罗保集寨残余的物资,他们得到了大量鲜卑人没有带走的粮食、铁器以及门板。这使得原本几乎空空如也的牛车堆满了各种物资。这极大地改善了整个队伍的后勤补给,使得他们有能力远行,也大大提高装备率。

    此时见过血的保集寨的精壮迅速从牛车上取下门板,他们同时抽出了腰间的短剑,随后这些人尽可能地排列成一排。立即有十面门板竖了起来,顿时在牛车的前方形成了一道不算宽的木墙。有效地遮蔽住了最前端的位置。

    而投奔来的流民也有七八个随后反应过来,他们也扛着门板随后站在了前排,这使得木墙的长度立即几乎增加了一倍。而其他的流民此时在木墙的两翼放平了一只只削尖的木棍,也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作为酋长的赵宏此时也手持一扇门板,他左用肩膀顶住门板,右手紧紧地地握住了长剑,做好了随时刺击的准备。

    正在冲锋的流民见到这幅严阵以待的场景顿时一愣,直直地站在了原地。随后那些流民猛然将手中的木棒、木棍往地上一扔,纷纷扑倒在地。只见这些原本攻击状态的流民都瘫在地上磕头不止。

    赵宏地透过门板缝隙见到了奇怪的一幕。这种状况顿时吓了赵宏一跳,也让其他人一愣。

    原本准备战斗的敌人突然乞降了,这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赵宏觉得的脑子有些不够使了。等过了一会儿,赵宏冲着流民喊道,“将你们的武器都仍远一点!”闻言流民将身下的木棍和粗木棒纷纷抛出数丈外。随后赵宏的队伍将他们包围起来,

    为首一人身上的衣服倒是没有什么破洞,只不过上面沾满了各种尘土显得有些破旧,只见他抬起头来,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了赵宏一眼,随即他又趴下猛扣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