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城门-第2/3页





    这点倒是和赵宏前世的桥梁,高速路上的收费站十分类似。比如赵宏的故乡正州的花口园的黄河大桥。本来一年的收费就已经收回成本,结果收了二十多年才刚刚撤去。据官方的解释说原因么,是因为黄河大桥收费还要用来支援其他公路,桥梁建设。感情税、债、费找个理由都节流算了。一个随随便便地理由就能多收N倍的利润,那要是把红旗插遍全球这样伟大的事业呢?岂不是万年的皇粮了。

    离吊桥只有一百米多米了,但是拥挤的人群使得征粮队的速度慢了下来。赵宏所在的征粮队被迫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向吊桥挤去。

    正在此时,北方数公里外突然腾起一阵烟尘。远远地看见有数百匹战马在向城门方向奔腾。一些游骑已经离得不算太远,这些游骑将身子伏在马背上,他们的身体随着战马的起伏的节奏自主地摆动,好像在马背上跳出柔顺的舞蹈,显得极为和谐。人和战马的节奏没有丝毫的迟滞,似乎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这种马术一看就是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人才有的。汉朝的骑兵能达到这种水准的可谓凤毛菱角。

    “鲜卑人!”从军多年的都伯顿时变得脸色苍白,随即他用凌厉而恐惧的声音冲着运粮队大喊。

    “快进城!”郡国兵听到命令之后纷纷赶来帮忙,牵牛的牵牛,推车的推车,沉重的粮车仍然在缓慢前进。

    鲜卑人离得更近了,大队距离只有不到三里地,一些的游骑离城门大约只有七八百米的距离。在赵宏的视线里,只见他们提着沾满血的沉重的狼牙棒从四散奔逃的汉人的百姓身旁飞驰而过,等他们经过之后,被敲碎头颅汉人百姓的尸体犹自向前跑了几步才重重地扑倒在地。见此状况,被吓傻的百姓清醒过来,慌不择路从各个方向涌向城门。而原本正在出城的人群也转身向城门跑去。顿时城门就被人群堵住了,这导致人流输入量的大大减少,而这反过来更加加大了拥堵。就像后世“北、上、广”经常发生的堵车一样。

    鲜卑人越来越近了,他们的大队人马距离这里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距离。而少量的游骑凶狠的面目已经可以被赵宏看得清楚了,而此时慌乱进城的人群却让狭窄的城门口完全堵塞。这些马背上的骑士的打扮和中原人完全不同,他们梳着辫发,身穿左衽的粗糙皮衣,皮衣夹领小袖,有的戴尖顶的皮帽,每个人背上背着弓箭,手里拿着各种兵刃。他们长着饼一样的盆状大脸,圆圆地上面都是肉。小眼睛眯缝成一跳细长的缝隙。头颅很大,五短身材,胡须很稀疏,左耳带着一个硕大的骨质耳环。

    整个人的身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球。这种装束,长相,正是草原上鲜卑人的装束。后世很多没整过容的高丽人就是这幅典型的长相——通古斯人种的特点。

    鲜卑的游骑兵见到城门口拥堵的大队人群,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冲上去而是游弋在四周,将散落的百姓驱赶向城门。鲜卑游骑将最后面的人或用斧头砍倒或用狼牙棒怕碎,并且他们时不时地用骑弓射出一两枝羽箭。鲜卑骑兵的这种行为更加剧了城门的拥堵,城门几乎要被完全堵死了。有的慌乱的百姓不幸被挤到在地,却没有任何人去扶助他们。在求生的本能的驱使作用下,人们只是用一双双大脚将他们踩成肉泥。

    拥堵的人群让征粮队几乎寸步难行。

    而大队人马的鲜卑骑兵越来越近了,飞速奔驰的鲜卑大队将远处的四散奔逃的百姓成片地劈倒,就像后世的压路机一样,所过之处不再有活人留下。城门口的吊桥已经在轮盘的带动下开始微微向上提。见状一脸焦急的都伯不再犹豫拔出腰间的长剑。

    “给我杀!”

    随着一声令下,手持长戟的郡国兵在求生的欲望下,奋力将一个个长戟舞得呼呼生风。他们毫不犹豫地就砍向了挡在前面的妇孺老幼。“十”字型戟尖的侧砍顿时将前面的拥堵的百姓身上开了一个个血窟窿。

    在冲力的作用下,这些受到重创的人体就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地掉入护城河中,他们将护城河中染出一朵朵的血花,随即这些血花四散开来,从此消失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