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说不清的异物(7)
“我觉的是。”
袁帆端起了异物又反复观察了一会儿:“但是我还是没觉得异物的这个地方变宽了。”
两人分析了一会儿,因为金贝勒被袁帆反复问了几次之后,变得也不太确定,所以最终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最后两人决定:拓印。于是袁帆找来墨水,在涂满了异物上印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一面,把整个纹路拓印在了一张A4纸上。这一拓下去,古朴厚重的文字浮于纸面之上。看起来犹如一幅艺术作品,倒也很是富有张力。
金贝勒拿起了纸端详了一会儿:“啧啧,古人造的东西就是讲究,你看,多好看。”
“确实是好看,这个应该就是传国玉玺上的那个花纹。行,就这么放着,明早起来对比一下,看看到底是变没变。”
当晚,金贝勒早早睡下,袁帆依旧在灯下继续他的研究,但是毕竟借来的资料有限,网上的信息又杂乱无章,且不可考,袁帆一直忙到了凌晨,所获得的信息也还比原本没多出来多少:和氏璧在楚国的出现本就颇具有传奇色彩,发现者卞和甚至失去了双脚也并不悲痛,只是悲痛于‘宝贝没有被人认出’,之后和氏璧几经易手,由赵相蔺相如制造了‘完璧归赵’的成语,秦始皇时期赵国被灭国,和氏璧自然也就到了秦皇之手,秦始皇将这块奇异的美玉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不料强秦短时间内灭亡,传国玉玺落入汉高祖刘邦之手,再之后一千年的时间之内,中原朝代更迭,权起权灭,和氏璧也随着各大帝国政权流落四方,最终,在唐末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终于不知所踪,而后的宋元明清,都有正是或野史记载有人发现过这块传国玉玺,但是都无法证实,而且,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清朝所有的皇帝都没有真正用过这块传国玉玺,他们用的都是后来制造的普通玉玺而已。或许是被毁灭了,或许是依旧沉睡在某个角落,但毫无疑问,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和氏璧都是一个绝世珍宝,袁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异物会跟传国玉玺产生联系,因为它们两个之间缺乏逻辑上的联系。至于异物上浮现出来的印章,看起来倒像是某种指引,就像在长白山,异物指引他们找到那个地下世界一样,如此说来,这次异物是要指引他们找到和氏璧?只是……只是浮现出印章的字样,如果说要寻找,却又该从何找起?总不会是拿着这个花纹到处问路吧?
一直到深夜,也还是没什么头绪,袁帆于是倒头睡着了。
次日醒来,袁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了异物,想看看究竟有什么变化,可是结果还是让袁帆很是失望——什么变化都没有,金贝勒说‘宽了一点儿’的那个位置,经过拓印的对比,也没看出什么变化。
袁帆叫醒了金贝勒,两人议论了半天,还是没什么结果,说到最后,袁帆甚至不得不重新考虑金贝勒所说的‘异物是活的’的可能性了。但是即便把异物假设成活的,还是有很多东西没法解释,最让袁帆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是,如果异物是活的,那么,它在表面上变出传国玉玺的花纹,又想表达什么意思?
“哎,贝勒,你说,就算它是活的,那么它的活动肯定有什么目的定对吧?那你说它在表面上变出来这传国玉玺的花纹,是什么意思?”
“我都说了,它本来就是和氏璧,只不过变形了。”
袁帆原本就觉得金贝勒这个论点甚是荒诞,但事情诡异得很,又使得袁帆不得不重新从逻辑上思考这种可能,想了半天,袁帆还是摇了摇头:“不会,如果和氏璧会变化,那么没理由在1000多年的历史之中还没有被人发现。那么多皇帝,那么多人都看过,不可能发现不了的。”
金贝勒想了想:“或许当时和氏璧还不会变,后来修炼了,渡劫了,又会变了。”
——这句话语气充满了学术式的猜测,袁帆只觉荒诞不经,但是却还是忍不住去想这种可能,他自己倒是觉得很不可能,但是偏偏这个问题又不可证伪。所以一时之间,竟也无可反驳。
“我是说,如果这个东西,他不是你说的和氏璧,如果不是,他又为什么浮现这样的花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