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嗜血怪兽



    在李哲的面前,其实东归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径直向东,经过阿斯特拉罕,沿着里海的北端,绕过里海,然后进入哈萨克大草原,继续向东。

    而另一条,则是选择里海南端,穿过高加索,一路经过巴库,大不里士,德黑兰,前方马什哈德的这条路。

    前者一路大多数都是草原,而且靠北,在冬天行军更冷,而后者,则比北线温暖了许多,沿路有不少城市,人烟汇聚,相应的弄到补给的机会也很多。但是一路上,国家林立,先后经过奥斯曼和萨法维帝国两个大国,恐怕要面对的将会是连绵不断的战争。

    最终李哲选择了南路,其中的原因,除了走北路路线更冷,对不利于大军行军牲畜存活等因素以外,其中最大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北路太过偏僻,哈萨克大草原上,现在当然是哈萨克人的地盘,穷的要死,没有抢掠的价值。

    没有抢掠的价值?

    这在李哲看来也是一个理由?

    为了这个理由,李哲放弃了北路的安全,而选择作战?

    是的,没错。

    就是这个理由。

    没东西抢,李哲军团就无法生存。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注意到,现在的李哲军事集团已经随着时间的进展,越来越像一个靠抢掠为生的专业的军事强盗组织了。

    一直以来,李哲军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体系化的生产能力,不能通过自己生产物资来满足所需,而只能采取半商业半抢掠的方式,来养活自己,这上面李哲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知。

    自从他们从塞万斯托波尔登陆以来,到现在,手上的实力是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要养的人口也一样呈几何形增长,直到如今,主要战力数万骑兵,再加上外围的辅军和工匠,总数十几万。

    这整支军队所有的供给,全靠的都是不断的作战缴获,完全是靠站在克里米亚人的尸体上吸血而得来的,这个也是事实。

    李哲军将作营虽然人数也多,但是生产生活用具的时候却是极少,大多数只为军事目的服务,而且也难以跟上李哲军事集团规模膨胀的速度。

    而除了将作营之外的牧马人,女营,同样也是如此。

    十几万的组织成员,需要的绝大多数生活日用物资,都要靠不断的胜利,抢掠才能维持。

    这也是李哲最终不选择吞掉余下的克里米亚人作为部众的一部分原因,他毕竟不是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太多的人口对他来说是负担,更别说他麾下的新军士兵中绝大多数和鞑靼人有仇。

    剥离掉鞑靼人做个打手是更明智的选择。

    而这也是游牧文明这种形式的恐怖之处,只要他们内部能够保持一个足够稳定的机制,外在上能够保持强大的武力,那么他们成长的速度就会非常惊人,能够不断的像是滚雪球一样发展。就像是瘟疫,一路上吞噬所有被他们打败和征服的人,吞噬他们的血肉和养料,反哺自己,不断壮大自身。

    历史上的匈奴人,蒙古人,女真人,以及现在的土耳其的前身——突厥人,几乎全是如此。

    但是他们的弱点却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们一向是有破坏无建设,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旦他们在武力扩张上受阻,缺少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那么先前急速扩张消化不良的后遗症就会全部暴露出来。

    剧烈的权力斗争就会接踵而来,自相残杀,四分五裂!

    几乎所有游牧文明都是这样的结局。

    而之后,百十年后,等待大家恢复了元气,或许还会有另一个游牧文明在前一个强大的游牧文明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再次开启扩张之路,周而复始。

    而现在李哲军也变成了这样类似的体制,这和当然是他们现在身在欧洲有关,身在欧洲,身似浮萍,身为首脑的李哲就没心思去考虑种植、考虑生产,而不需要考虑根基,不采用这种最适宜快速发展的组织形式,又能选择什么呢?

    也因此,李哲军的壮大,就成了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的灾难。李哲军实力的迅速扩增,几乎全是在靠着这些鞑靼人的血肉和鲜血积累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