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联合起事



    学了白驹快刀,程家兄妹的实力突飞猛进。

    他们在一天天的长大,也在一天天不断变强。

    转眼之间数年就这样悄然过去,程家兄妹可不是忘恩负义之人,知道白驹快刀乃庞秉祖传刀法,无论如何不能白学人家的刀法,所谓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相报。

    程家兄妹知道庞秉的父母子女皆被奸臣所害,如今庞秉无儿无女孤身一人,试问百年后谁给庞秉置丧吊孝,程家兄妹如今也是孤儿,家里上上下下数百口人,全都被奸相田令孜所害,他们很清楚失去亲人的痛苦。

    既然学了庞秉的祖传刀法,彼此又都是同命相怜的苦命人,何不妨就这样让认个干亲,待将来庞秉百年之后,就由他们兄妹给庞秉置丧吊孝,也算是报答庞秉传他们白驹快刀。

    庞秉早就有心想收他们为义子,只是在知道程家兄妹是老程家的后人,知道老程家世代忠良万人敬仰,怕将来有人说他庞秉的闲话,因此再也没有提起想收他们为义子的事情,没想到时隔数年之后,程家兄妹竟然会主动提起此事,庞秉先是推辞不受,心里却是十分的高兴,久而久之便半推半就的答应了,将程家兄妹收为自己的干儿干女。

    彼此之间虽是没有血缘的干亲,可他们的感情不亚于任何骨肉至亲,庞秉对程家兄妹的关心无可挑剔,不仅把自己所会的全都倾囊相授,而且还不惜重金为程家兄妹请来师傅,这些师傅中不但有教程家兄妹武艺的,也有教程家兄妹读书识字的,在庞秉看来两个胳膊要一样长,自己当年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才会中了奸贼佞臣的毒计。

    庞秉对程家兄妹无微不至,程家兄妹对这位干爹也十分孝敬,可他们就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只要一读书念字就脑仁疼,不论教书先生如何循循善诱,程家兄妹一个字也学不进去,时间长了庞秉也拿他们没办法,也只好重武轻文,不再强求他们读书识字。

    庞秉与程家兄妹,在塞外的日子也算的上其乐融融,他们都是大唐的子民,也都想为国效力,无奈被奸臣所害,终落得家破人亡。

    很快王仙芝和黄巢的义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的消息,传到了遥远的塞外西域,庞秉和程家兄妹都知道了这件事。

    庞秉想要加入义军,杀昏君,择明主,光复大唐,再造中兴盛世,算是告慰家人的在天之灵,他们在九泉之下想必也能够安息了。程家兄妹的想法,同庞秉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想杀昏君为家人报仇,正所谓天下兴旺匹夫有责,更何况他们还是忠良之后。

    众人都想到一块去了,庞秉这就要率领吐蕃兵,杀进玉门关投奔义军,庞秉是个大老粗,考虑问题总是直来直去,程胜祖也是个大老粗,活了十多年大字不识一个,幸亏祖上积德人程胜祖性格虽然粗鲁,可是肚子里的花花肠子却一点也不少,就像他家老祖宗程咬金一样,程胜祖那也是满肚子的心眼儿。

    占山为王的庞秉能有多少人,也就只有那五百吐蕃兵马,虽然这些年琳琳碎碎又收了些喽啰,可全部加在一起也凑不够一千人。

    这点儿人马不及玉门关兵力的十分之一,虽然庞秉手下军足个个骁勇善战,可玉门关的守军那也绝不含糊,这些年来大唐日渐衰微,西域各邦屡屡进犯大唐,如今玉门关能够活下来的守军,全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

    若是贸然起兵攻打玉门,那必然会是一场恶战,谁又能够保证庞秉必能速胜利,若是不能一举攻破玉门关,形成彼此对峙的僵持局面,大唐必定会火速派来援军,大唐援军来到他们这几百号人,又如何能够抵挡大唐数以万计的军队。

    再者说,就散侥幸攻破玉门关,他们又怎知道王仙芝和黄巢的义军,都驻扎在大唐的什么地方,若是率部胡乱找寻,他们这么大的目标,又多以吐蕃士兵围住,试问各地州衙府道,谁不他们视为眼中钉,那时候前有追兵后有堵截,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不仅无法成功加入义军,反而弄巧成拙为天下人笑话。

    程胜祖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庞秉思前想后认为程胜祖说的有理,贸然起兵只会功败垂成于事无补,可他又不敢就这样眼巴巴看着,眼看义军一天天的壮大起来,自己却只能做个局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