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时间过去三天,洛长歌一直被关在京兆府大牢,洛老太爷几次入宫求情,并未得到宣帝召见WwW.КanShUge.La

    安阳城看似平静,暗中却开始风起云涌。

    洛家一事,帝王迟迟没有旨意,让许多人惶惶不安。

    洛老太爷几十年位高权重,致仕之后,也影响着朝局。

    他的许多门生,以他马首是瞻,不论好坏,只要能搭上洛府,让他们办任何事都行。

    也只有少数像是姜崇卫的般的人,不惧权势富贵,一心效忠帝王。

    许多人开始猜测,洛家是否会失势?

    洛长歌年纪轻轻,在没有资历,没有大政绩的情况下,就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看来不一定是好事。

    洛老太爷年事以高,几们老爷,领的都是闲职,只有一个洛长歌,又下了大狱。

    听闻洛贵妃在宫中横行霸道,不敬皇后,也被禁了足。

    只是不知洛长歌那里,皇上会怎么处置。

    还是先观望一段时间为好。

    也有不少洛老太爷的门生,开始另寻出路。

    洛家一倒下,才去找下一家,会不会太晚?

    跟前程和富贵相比,道义在这些人心中,屁都不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亘古不变。

    清云正是依仗这次的事情,好好看看清楚,这安阳城的官场。

    独木难支,镇国将军府也需要靠得住的盟友。

    清云前日夜里进了一趟宫中,将所查到的孙植叛国案呈于宣帝龙案之上。

    宣帝看后嘴都气歪了,恨不能立马处决了那些为私利而丧心病狂的人。

    出于理智,宣帝还是没有妄动。

    这其中的牵扯,可不是一两家。

    他和清云有同样的心思,将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连根拔起。

    就因为那些人的私欲,让大齐多经受几年的战乱,几乎亡国。

    这十几年的日子,宣帝回想起来,都不知是如何熬过来的。

    夜不能眛,食不下咽,每日辗辗转转,提心吊胆,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也许是历代帝王中,头发白得最快最多的一个。

    整个宫延都在省吃俭用,后妃都不敢裁一件贵重的衣裳。

    省下的费用,是一点不少的送到边关,慕容皓还是没少和他哭穷。

    他怎会不知将士之苦,可大齐穷的,不止他这个皇帝,还有大齐的千万百姓。

    孙植打开平辽要塞大门,放北靖狼人长驱直入,那些人难道就没有想过,大齐亡了,他们能有什么好处?加官进爵?

    怎么可能呢!

    大齐给他们的难道就不是荣华富贵?

    他这些年给他们的信任,他们就是如此回报自己,如此为大齐百姓造福。

    他们这是在吸大齐的血,践踏大齐的百姓,都是些损人利己的东西。

    这些蛀虫还是早早除掉为好,哪怕再一次血流成河。

    这又能如可,只要能保大齐江山安稳,保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用这些人的鲜血来清洗。

    宣帝给了清云全权接管此案的秘旨,赐了‘如朕亲临’的令牌。

    刑部只在明面上查探,双管其下,要求清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叛国案查清楚。

    这些人一日不除,他就一日难已安稳。

    “小六,皇上真把这案子都交给你了?”慕容临奇一直不敢相信,宣帝为何会如此信任自己的妹妹。

    这件案子可不小,况且朝中又不是没有人,怎么就能放心的交给一个女孩子。

    太夫人敲敲慕容小五的头,“这件事,交给清云最合适不过。”

    要问这世间,最痛恨那些叛国的人是谁,非小六莫属。

    三年前清云本就身受重伤,听闻慕容临宇在战死边关,几度昏厥,那种痛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她能撑中活下来,有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这个。

    那些作恶多端的人都没有死,她怎么可以倒下。

    “小五,那你任为谁最合适?”清云反问慕容临奇。

    慕容临奇想了半天,将在朝中的人选来翻去,都没有寻到几个合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